他是臺灣首位農業媒體攝影記者:楊基炘百歲「凝光」典藏展開展

楊基炘在《豐年》雜誌工作時期的工作照。(楊文華女士提供;吳尚鴻翻攝)

楊基炘在《豐年》雜誌工作時期的工作照。(楊文華女士提供;吳尚鴻翻攝)

攝影家楊基炘(1923-2005)今年正逢誕生百年,國家攝影文化中心特別以「凝光」百歲典藏展的主題,展出他於1950至1960年代,在《豐年》雜誌任職時期,所拍攝的臺灣珍貴影像及農業記錄,創辦於72年前的《豐年》雜誌,可說是臺灣戰後第一個農業媒體,楊基炘也可謂是臺灣第一個農業媒體攝影記者,展場除了展出楊基炘為《豐年》雜誌拍攝的許多封面照片,也有楊基炘家屬楊文華女士借展的文書信件。

國家攝影中心強調,楊基炘戰前於日本完成學業,1946年回臺,於1951年進入「中國農村聯合復興委員會」發行的《豐年》雜誌工作,執掌攝影長達10年的時間。《豐年》雜誌的工作,使楊基炘有機會走遍且深入臺灣各地的農村,不僅為當時的農業政策宣傳拍攝了眾多影像,並在工作之餘以他獨特的視角與觀點,藉攝影來展現1950年代臺灣在地緣政治、冷戰與美國援助的現實中,農業社會轉型前的農村景致、市井生活的寫實面貌。

楊基炘為《豐年》雜誌拍攝的封面照片。(攝影/吳尚鴻)

楊基炘為《豐年》雜誌拍攝的封面照片。(攝影/吳尚鴻)

展場還展出1951年7月15日《豐年》雜誌創刊號,由社長藍蔭鼎和攝影記者楊基炘及美術編輯陳炳煌等人,封面簽名送給當時豐年社創辦人許伯樂(Robert B. Sheeks)的原件珍本。

展場還展出1951年7月15日《豐年》雜誌創刊號,由社長藍蔭鼎和攝影記者楊基炘及美術編輯陳炳煌等人,封面簽名送給當時豐年社創辦人許伯樂(Robert B. Sheeks)的原件珍本。

國家攝影中心表示,1923年楊基炘出生於臺中清水鎭。1928年,因父親楊天賦前往早稻田大學留學,隨著家人一同前往日本;此後楊基炘在日本陸續完成中小學學業,並就讀於東京上智大學,二戰結束後至1946年返臺。1951年,楊基炘於「中國農村聯合復興委員會」任職,負責《豐年》雜誌編輯及攝影,至1962年轉職創立廣告公司。退休後於1999年舉辦第一次攝影個展「相思臺灣•時代膠囊」,才讓世人重新認識楊基炘的攝影創作。

國家攝影中心說明,楊基炘負責《豐年》雜誌採訪攝影十年間,是他攝影的創作高峰期。在農業政策宣導的新聞攝影工作之餘,持續觀察拍攝所到之處的風士民情;在其悉心保存下,積累出豐厚的影像檔案,並縮影了時代的樣貌。在當時的國際情勢下,他的工作環境擁有來自美國援助的豐厚資源與攝影條件,而其自身的日本成長背景,使他得以用獨特的視角與觀點,記錄臺灣的風士民情。展區以楊基炘50年代的攝影作品爲主軸,並以其珍貴的農復會時期文獻檔案映襯,展現創作者縮影的時代影像膠囊。

值得一提的是,展場還展出1951年7月15日《豐年》雜誌創刊號,由社長藍蔭鼎和攝影記者楊基炘及美術編輯陳炳煌等人,封面簽名送給當時豐年社創辦人許伯樂(Robert B. Sheeks)的原件珍本。

延伸閱讀

「凝光」楊基炘百歲典藏展在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開展。(攝影/吳尚鴻)

「凝光」楊基炘百歲典藏展在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開展。(攝影/吳尚鴻)

1962年農復會(JCRR)發給楊基炘的人事任命函,調薪為年薪美金5460元。(按:當年平均國民所得美金152元)(攝影/吳尚鴻)

1962年農復會(JCRR)發給楊基炘的人事任命函,調薪為年薪美金5460元。(按:當年平均國民所得美金152元)(攝影/吳尚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