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級蛋雞場禽舍緩和氣候、疫病衝擊 以統進統出、洗選中心強化生物安全管理

面對氣候變遷及禽流感疫情衝擊,蛋雞產業亟須進一步升級。(攝影/黃毛)

近來國內有雞蛋供應不足問題,蛋雞產業面臨氣候變遷及禽流感疫情衝擊,產業亟須進一步升級。文化大學副校長、生物科技研究所所長王淑音建議傳統雞場升級非開放式禽舍,隔絕禽鳥疫病、降低氣候變化衝擊,強調蛋農應改為「統進統出」生產模式,提升生物安全;雞蛋蛋箱在市面流通也可能傳播疫病,中興大學動物科學系名譽教授許振忠建議洗選雞蛋也清洗蛋箱,阻絕疫病傳播。

H5N1亞型高病原性禽流感自去年11月17日於宜蘭五結1種鴨場爆發首例,迄今累積達40例。嘉義縣六腳鄉1蛋雞場經由業者主動通報確診案例為第40例,今(2)日已依標準作業程序,由嘉義縣家畜疾病防治所執行36,766隻(24至125週齡)蛋雞撲殺銷毀作業,並完成場區清潔及消毒工作。

王淑音表示,氣候變遷之下,氣溫太冷、太熱都會影響蛋雞產蛋率,傳統開放式禽舍不僅讓蛋雞直接面對氣候變化衝擊,主要透過禽鳥排泄物接觸傳染的禽流感,也更容易感染蛋雞。蛋雞場環境應避免氣溫、濕度同時升高,水簾密閉式禽舍可以有效控制夏季溫度不過高;禽舍升級即使無法一次改到最好,至少應替換為非開放式禽舍,阻隔禽流感感染源。

王淑音指出,現代化禽舍設備可增進生物安全,但更重要的是人為管理,因高齡的蛋雞所產的雞蛋較大顆,國內蛋農為了雞蛋生產不間斷,且要有不同大小雞蛋滿足蛋商需求,雞場多是不同年齡蛋雞混養,使得疫病容易在場內累積傳播,建議蛋農採行「統進統出」的更替生產模式,清空雞舍後徹底清潔消毒,以阻絕疫病。

許振忠表示,除了以非開放式禽舍切斷野鳥疫病傳播鏈,阻擋風雨、降低氣候變化衝擊,雞場周圍人員、車輛進出,更應確實消毒後才可進場,落實生物安全管理。

許振忠指出,傳統雞場雞蛋裝箱後送往市場,蛋箱便由南部產地送到北部,「到處亂竄(流通)」,有時送回蛋雞場,還會夾雜到別人雞場的蛋箱,可能造成疫病傳播;他也建議仿效日本設立洗選中心,幫蛋農洗蛋兼洗蛋箱,洗完消毒好的蛋箱退還蛋農,在洗選中心集貨的雞蛋則以一次性包材包裝,再送往市場通路販售。

許振忠說,傳統蛋雞場規模小、難以設立洗選中心,可尋求規模較大的企業合作,或經政府輔導協助,由數個小雞場聯合設置洗選中心;雞蛋送至洗選中心,蛋農賺的產地價格不變,但經洗選中心以一次性包材包裝販售到市場通路的產品,售價則可依包裝、運輸等成本增加,提升雞蛋商品價值,「蛋農甚至可入股洗選中心」,讓洗選中心聘用專業經理人負責雞蛋商品的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