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為何沒有蛋種雞產業? 國外領先數十年以上 畜試所:育種需要投資成本太高

臺灣現有種雞品種為肉蛋兩用的土雞、烏骨雞,但產蛋效率比不上專門的蛋雞。圖為竹北仿雞雛雞。(攝影/吳尚鴻)

臺灣現有種雞品種為肉蛋兩用的土雞、烏骨雞,但產蛋效率比不上專門的蛋雞。圖為竹北仿雞雛雞。(攝影/吳尚鴻)

國內雞蛋生產,仰賴進口蛋種雞育雛,再經由蛋中雞場、蛋雞場等階段接力生產,國內有中雞場、蛋雞場卻獨缺種雞產業,農委會畜產試驗所表示,主因蛋種雞育種成本太高,培育出一個性狀穩定的品種可能得耗時10餘年,投入上億元;而且臺灣市場小,種雞要有外銷市場才具誘因,但國內仍是禽流感疫區,種雞無法出口,也增加建立種雞產業的難度。

進口種雞接力產蛋  臺灣並非特例

國內目前尚未投入蛋雞品種培育,自國外進口蛋種雞包括海蘭、伊莎、漢德克、龍門、海斯等5個品種,其中又以海蘭占了一半比例。畜試所所長黃振芳表示,臺灣擁有雞品種選育技術,但只針對特色土雞作育種,蛋雞及肉雞的種雞都依靠進口,主因育種要歷經種原收集、雜交篩選等漫長工作,所需設備、人力、財力龐大,國內經濟規模不大,投資育種較不具經濟效益;反之,國外很早就有種雞產業,因此許多國家包括臺灣都以進口種雞的方式接力生產雞蛋。

畜試所遺傳育種組代理組長、研究員林德育指出,種雞育種須維繫原種雞(GP),業者規模、投入成本相對較高,不符經濟效益,所以國內才每年進口商用種雞(PS),以PS的雜交公系與雜交母系生產蛋雛雞來作雞蛋生產。他說,國內是淺盤市場,建立種雞產業要能出口才有利潤,但臺灣是禽流感疫區,種雞無法出口,業者便缺乏誘因投入種雞產業。

不過,禽流感疫區國家的種雞要出口仍然有方法,林德育說,國外禽流感疫區國家種雞之所以能持續出口,是透過「非疫生產點」、以特定無疫病區域生產的方式,在獲進口國同意後輸入。

國內生產雞蛋有中雞場、蛋雞場,卻獨缺種雞產業,得仰賴進口蛋種雞。(攝影/游昇俯)

國內生產雞蛋有中雞場、蛋雞場,卻獨缺種雞產業,得仰賴進口蛋種雞。(攝影/游昇俯)

育種需要維繫多個品系,每個品系會篩選特定性狀、性能,再根據不同市場需求進行品系雜交,林德育表示,國外蛋種雞產業成熟,有的公司甚至有百年歷史,因為經過長久選育,品系性能穩定;但若是國內以進口的PS持續雜交繁衍,後代性狀變異會愈來愈多,所生產雞蛋便會愈來愈不具經濟效益,因此蛋種雞仍需要每年進口。

仰賴進口有歷史因素  國內育種針對特色雞種

根據農委會輔導、中華民國養雞協會104年出版的《養雞產業60年紀事實錄》指出,國內蛋種雞仰賴進口,始於民國40年代末。養雞協會前秘書長林興誠在書中表示,當時國內養雞事業尚未興盛,普遍為百隻規模小場,48年八七水災後蛋價高漲,才促使大型專業養雞場出現,49年東盈實業創辦人汪國恩由美國引進海蘭蛋種雛,使產蛋水準突破性成長,國內雞場在此例後紛紛進口國外蛋種雞,連原先在進行改良育種的雞場也投入這股風潮,育種技術反而不受重視,東盈實業則成為國內大型種雞場的濫觴。

林德育說,國際種雞業者培育蛋種雞,會針對蛋殼厚薄及強度、雞蛋大小、蛋黃色澤等不同性狀作篩選,甚至為了育成適合目標市場氣候環境的種雞,也會作境外育種;近年禽流感疫情影響國際禽產業甚劇,據他所知,國際上有抗馬立克病種雞,但仍處於實驗室階段,尚未有抗禽流感品種,且若是投入抗病品種培育需要P3以上等級實驗室,成本又更高。

黃振芳說,國內現有種雞品種為肉蛋兩用的土雞、烏骨雞,這些品種產蛋效率仍比不上專門生產雞蛋的蛋種雞,主要供肉用或開發特色土雞蛋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