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搗水庫魚鄉,大啖嘉義砂鍋魚頭的豪邁

魚頭 蔬菜

魚頭蔬菜配料滿滿一「盆」,足見佳香餐飲部給料有多豪邁。

文字/李怡欣 攝影/黃毛

滿滿的配料與蔬菜,加上鍋子快裝不下的巨大魚頭,慢火煮軟熬透,與高湯完美交融。料好實在的豪邁與時間醞釀的細膩滋味,讓嘉義砂鍋魚頭的名號從在地人傳遍外來客。除了市區大排長龍的名店,車程一個半小時外的嘉義縣大埔鄉,因緊鄰曾文水庫的地利之便,亦發展出「砂鍋魚頭一條街」。

10點半才開業,「佳香餐飲部」老闆娘江明苓一大早便忙著熬雞湯、起油鍋炸魚頭,整條街都聞得到她們家的炸魚香。個個比手掌大的魚頭,是甫從曾文水庫抓上來的大頭鰱,江明苓說:「也有人用草魚,但草魚油脂少,比較適合煮湯,做砂鍋魚頭還是大頭鰱最好。」

江明苓的掌杓人生從水腳(tsuí-kha,外燴的助手)起家,跟總舖師跑攤辦桌累積了扎實底子,生子後落腳大埔開佳香餐飲部,那是水庫筏釣活動正盛的1990年代──曾文水庫1973年蓄水啟用後,在地人放流魚苗,以竹筏載客垂釣鰱魚、武昌魚、烏尾冬等魚種,當時的人潮盛況,在她記憶中依然鮮明,「遊覽車一車一車都是來釣魚的,而且那時候魚很多,每個人一定都有收穫。」時有釣客帶漁獲請她幫忙料理,於是她順勢改變,從賣麵切滷味轉而主打水庫魚鮮,砂鍋魚頭更是必點招牌。

大頭大頭 冬日煮鍋

所謂「鰱魚頭,草魚尾」,大頭鰱魚如其名,魚頭即占全身四分之一,因體色灰黑,又名黑鰱。牠們以藻類及浮游生物為食,放養於水庫有淨化水質、改善優養化的好處,更是食客公認砂鍋魚頭的最佳主角。江明苓說曾文水庫還有另一種俗稱「竹葉鰱」的白鰱,跟大頭鰱相比魚頭較小、肉質鬆散,油脂豐厚的魚腹是主要食用部位。

自在悠游的廣闊空間,以及不虞匱乏的天然營養源,曾文水庫的大頭鰱因而分量十足,20斤是一般大小,捕到50斤的超級大魚也時有所聞,尤以冬日特別肥美。每年此刻,江明苓除了接待現場客人,宅配訂單更是排到農曆年後,即使預先炸好魚頭,有時仍供不應求。

鋼盆魚頭霸氣上桌

「我敢保證我的魚都自己殺!」江明苓的一天從選魚殺魚開始,從源頭確保新鮮度及品質。她認為漁產雖能冷凍保存,但肉質與味道多少有差,因此自家砂鍋魚頭盡量使用現撈活魚。因為漁獲量不定,如果魚頭賣光,人客只能下次請早。

將處理好的魚頭抹上地瓜粉,入鍋油炸到雙面赤赤(tshiah-tshiah,酥脆微焦)的程度。油炸能讓魚頭外酥內嫩,不會在滾煮的過程中面目全非,更重要的是能去除魚本身的土腥味,是砂鍋魚頭香氣逼人的關鍵。要把幾斤重的鰱魚頭放入熱油並非易事,江明苓露出大片燙傷疤痕的手臂回憶:「剛開始沒有經驗還用小鍋炸,客人要吃才現炸根本來不及,一下鍋油都噴出來。」雖然後來換成大鍋,也只夠一次炸兩隻。

炸魚頭是嘉義砂鍋魚頭的標配,湯頭與鍋料則是探索各家特色的樂趣。江明苓另起一鍋,以洋蔥、香菇、金針菇爆香後,毫不手軟地下了魷魚、雞胗、透抽、大白菜、豆皮等十餘種食材,拌入沙茶調味。魚頭擺在料上,澆淋雞高湯,最後撒上蛋酥增添口感,即使以鋼盆替代砂鍋,還是裝得滿滿滿。

有些人對魚頭抱持肉少刺多的既定印象,以為點砂鍋魚肉更划算,其實老饕皆知大頭鰱就是要吃魚頭才過癮,其肉多鮮嫩,魚刺也很好挑除,且意外沒有淡水魚的土味。江明苓指出魚眼旁的腦髓是精華所在,因富含油脂口感軟滑,卻沒有魚腥味,「好吃到連鄉長都說,如果點砂鍋魚頭沒吃到腦髓,要請店家補一顆進去。」打開鰓蓋看到的咖啡色魚喉,吃起來彈牙如麵筋,與腦髓同為大頭鰱特有的美味。

放山雞熬煮而成的高湯清爽暖胃,加上軟爛適中的芋頭、鬆脆的蛋酥及提鮮的透抽、魷魚,辦桌出身的江明苓,做出來的砂鍋魚頭亦有經典辦桌料理「菜尾湯」的豪邁人情味。

炸魚頭
炸魚頭的油溫達180°C,下鍋時要特別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