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鍋自己來】親熬湯底、手做鍋料,有種幸福是一起在家吃鍋

連文欣

連文欣享受與親朋好友聚在家裡吃鍋的幸福的時光。

文字/王叡婷 攝影/陳思明

「火鍋對我而言,是團圓與幸福的象徵。」連文欣是個不折不扣的火鍋控,不僅愛吃鍋,也愛在家烹煮各種鍋物,裡面飽含自己喜歡的味道與創意,有傳承自阿嬤及婆婆的獨門祕招,還會為了心愛的家人手工製作火鍋料。有肉有菜的鍋物,是一年四季不可缺少的美食料理。

愛下廚的連文欣單身時就常邀請朋友到家中吃鍋聚餐,組織家庭後更常在家吃鍋,「全家人共享熱騰騰的火鍋,氣氛熱絡也很幸福。」連文欣認為在家煮火鍋經濟又衛生,材料自由度很大,可以放喜歡的配料或當季新鮮食材,身為火鍋控的她對於熬湯、自製火鍋料、研究鍋物料理樂此不疲,「秋冬是鮟鱇魚最美味的季節,我會跟魚販訂購兩斤以上。」鮟鱇魚的魚皮充滿膠原蛋白,Q彈滑嫩,肉質也很細緻,連內臟都可食用,「尤其魚肝油脂綿柔,入口即化。」連文欣表示,鮟鱇魚表面有黏液,烹調前需以麵粉搓揉後沖洗乾淨,再乾煸薑片待顏色轉金黃後倒入米酒,用來汆燙鮟鱇魚去腥。

壽喜燒、麻油雞、麻辣鍋、海鮮痛風鍋……想得到的鍋物幾乎都可以在家煮。「不同的鍋料理需搭配不同鍋具,不僅是儀式感,更讓美味加乘。」為此連文欣買了許多鍋子:砂鍋保溫效果好,能讓風味更濃郁,適合煮魚或要久燉的麻油雞。壽喜燒可選用淺底的鐵鍋,麻辣鍋用鴛鴦鍋具,蔬菜、海鮮放白湯;鴨血豆腐、肉類放辣湯,一鍋雙享受。琺瑯鍋輕巧百搭,連韓式傳統石頭鍋都有,連文欣笑說:「一直想買煙囪式銅鍋煮酸菜白肉鍋,但覺得燒炭有點麻煩未購入,先生應該鬆一口氣吧。」

親熬湯底是對家人愛的心意

湯底是火鍋的靈魂,味道要與食材互相搭配,又不能搶鋒頭。對連文欣來說,只要在家吃火鍋,必定堅持自己熬湯底。蔬菜高湯選用玉米、紅蘿蔔、蕃茄、洋蔥、西洋芹等適合久燉,並帶有自然甘甜味的蔬果當底料,熬煮過濾就能簡單完成。日式柴魚昆布高湯則先熬煮昆布,出味後放入大把柴魚,「柴魚若煮到滾容易有苦味,建議熄火加蓋燜十分鐘。」過濾乾淨就可以運用在日式風味的鍋物中。「有空時就先熬好湯底,裝進保鮮袋中放冷凍或做成冰磚,每次只拿需要的量使用即可。」

雞高湯是連文欣家中的常備湯,使用雞架熬煮,風味足且不浪費食材,將雞架清洗乾淨、浸泡去血水、汆燙去腥後,與蔥段、薑片、料理酒一起入鍋熬煮,「大約五至十分鐘就有浮沫飄上來。」使用浮沫勺撈除再續燉40分鐘,過濾食材雜質,就能得到清澈香甜的雞高湯,「雖然清甜,但先生總覺得不夠濃。」連文欣調整無數次配方,直到有次看婆婆熬湯,才發現其中訣竅──雞腳,「豐富的膠質讓湯汁特別濃郁,還會黏嘴唇,終於讓老公點頭過關。」

手做配料傳承阿嬤的味道

「蛋餃只需煎蛋皮,再放絞肉包起來就完成了。」連文欣表示,自製火鍋料比想像中容易,常見的花枝漿或蝦仁漿只需用食物調理機絞打,或直接向海鮮攤販購買,還可以加入魚卵、切塊花枝、蝦仁,讓口感更豐富,吃膩了就發揮巧思,蝦仁漿用千張豆腐皮捲起入鍋,口感外滑內彈。連文欣也分享進階版福袋:先燙熟鵪鶉蛋,剝殼後用魚漿包裹起來;另一種是使用豬後腿絞肉與麻糬,兩種口味分別塞入稻禾壽司豆皮中,最後以干瓢打結完成,煮火鍋時豆皮會吸飽湯汁,一口咬下不同食材的口感層次相當豐富。

說起連文欣最愛的火鍋料,還是福州燕皮扁食,「這是阿嬤的拿手菜,從小吃到大。」看起來像餛飩,但燕皮是用肉製作的。主食材為豬絞肉、切碎荸薺、蔥花,加入醬油、米酒、胡椒粉、魚露等調味料攪拌均勻,「我還會加自己煉的花椒油增加香氣。」其作法跟包水餃很像,皮要沾水才黏得起來,「建議準備噴霧罐裝水,操作簡單也不會把水滴得滿桌都是。」將餡料放在平滑薄如紙的燕皮上,對折成三角形即可完成。

連文欣 自製福袋
連文欣自製的福袋,內餡包入鵪鶉蛋、年糕等創意食材,口感飽滿、層次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