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官學齊推區塊鏈創新農業 壽米屋與臺大鹿鳴米加入 臺大鳳凰有機茶園年底跟進

農產品生產履歷持續進化,包括生產技術的知識圖景、碳溯源都可能實現,並利用區塊鏈技術防止竄改、得到徵信。(攝影/吳尚鴻)

文/余麗姿

區塊鏈技術近年來跨足通訊、監測、醫學及農業領域,臺大生農學院今(16)日舉行「動態智慧化知識生產履歷」成果發表會,產官學共同推動區塊鏈應用在農業創新。壽米屋與臺大農場生產的鹿嗚米,參與這項區塊鏈應用產銷履歷計劃,預計年底臺大實驗林鳳凰有機茶園也加入履歷碳溯源,保障食安,也幫助農民面對氣候變遷的挑戰。

臺大生農學院發展區塊鏈在智慧農業技術的應用,進入「數位農業創新、知識履歷碳溯源」階段,在農委會科技處的補助推動下,提出整合區塊鏈技術、知識圖譜及碳排溯源三大亮點。農民耕作農務操作過程簡易,消費者可直接透過平台或App,一手輕鬆掌握產品製程,企業主可追溯產程的碳排熱點。

農委會科技處長王仕賢致詞表示,臺大研究團隊對區塊鏈應用在農業跨域整合幫助甚大,感謝臺大研究團貢獻,希望繼續推動這項創新研究。臺大生農學院院長盧虎生指出,區塊鏈應用在有機稻米丶有機茶產業產銷履歷,成效很好,未來研究成果將技轉到業界建立數位化平臺,讓產銷履歷更精進操作過程,也讓消費者更放心。

農委會科技處長王仕賢(前排左一)感謝研究團隊貢獻,臺大生農院院長盧虎生(前排右二)表示研究成果將技轉到業界,未來產銷履歷紀錄可更完整。(照片提供/林巧敏)

壽米屋董事長陳肇浩今天也出席成果發表會。壽米屋是臺灣最早導入農民契作栽培管理的碾米廠,有大橋稻米產銷契作集團產區及逾700位契作農民,實施產銷履歷制度,首創「稻米區塊鏈安心溯源系統」,陳肇浩現場分享區塊鏈在農業現場操作。

這項區塊鏈創新硏究計劃主持人、臺大生農學院副院長林裕彬教授表示,區塊鏈自2008年開始迅速地在十年內廣泛被使用於金融與消費市場,臺大生農學院數年前率先整合區塊鏈技術應用於水污染溯源,並在農委會持續補助下,進一步以區塊鏈技術加值生產溯源履歷,把關食品從農場到餐桌之安全性。

林裕彬指出,今日再更進一步,進入「數位農業創新知識履歷碳溯源」階段,利用登載至區塊鏈的生產履歷與碳排放,結合智識以圖譜展現,實踐具可擴充性的嶄新科技概念,預期將轉變臺灣農業的新面貌。

林裕彬表示,農民栽培履歷的每一個環節步驟,皆上傳至區塊鏈,應用知識本體論與語意結合栽培知識和技術,建立具溯源的知識圖譜。由圖譜可導向相對應的農民栽培知識,可由農業資材追溯到栽種過程中所有人、事、時、地、物的紀錄。碳排放依據履歷計算後,與相對應履歷紀錄,由知識圖譜展現,企業主可追溯產程的碳排熱點。

他說,全球暖化導致氣候變遷進而影響作物栽種期程,為有效減緩極端氣候帶來的農損,研究團隊開發作物動態栽培曆,以作物生長積溫可精準推估作物生長期,調整所需施作農務及預測採收時間,隨氣象監測及預報,超前部屬與調整栽培工作。

透過新興科技協助農業操作,可全方位降低氣候變遷對作物栽培之影響,提升作物生產的質與量。結合知識履歷,動態栽培曆,完整紀錄調適策略,鏈結履歷與碳足跡及對應智識,奠定未來精準栽培技術及建立完善可靠的智慧知識,提升因應氣候變遷調適、減碳與碳中和效能,達成永續農業。

臺大生農院區塊鏈創新硏究計劃以生產各階段的相關知識圖譜估算碳排,並開發動態栽培曆給農民使用。(照片提供/林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