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市人生場】臺南人是什麼味道

鳳梨

「敲阿」我知道了,但「阿敲阿」?

文字攝影/蘇凌

好久沒逛這麼擠的市場。

還不只擠一下下,室內擠到室外,馬路擠到巷內,「公有崇德市場」和「民有崇德市場」相連,導致臺南市東區、文化中心後頭這一大塊地,每天早上都水洩不通。跟人擠就算了,機車也擠過來,阿姨拍拍我的肩:「妹妹,我車停在妳後面,要小心欸。」我一轉頭,後照鏡挨著我的背不是啊,為什麼我要小心?阿姨妳車騎進來室內市場是什麼意思!

市場內的熟食小吃多給人外帶,「理想蝦仁肉圓」是少數擺了張桌讓人內用的店家。我以為內用要排隊,觀察一會,才發現窄窄的市場通道根本不允許人排成隊伍,誰不是在攤子邊找縫插、大力對著老闆喊聲?我杵在那沉默地想以秩序感化人,根本是阿呆的行為。好不容易叫了三顆肉圓,在攤前坐下來,老闆說:「妳不是臺南人齁?看起來像臺北人。」臺北人錯了嗎?

這攤賣肉圓、四神湯、米糕和芋粿,老闆在媽媽做了兩年後接手過來,至今20年,雖然名為第二代,其實無異於事業開基祖,不過他說這行太辛苦,「會在我這一代結束,哈。」至於為何攤名取作「理想」?老闆說那是「20年前的理想」,「一開始想做15年,結果發現不好賺,現在可能還要再做十年。」好吧,可以換招牌了,「理想破滅蝦仁肉圓」。客人問老闆還有芋粿嗎?「賣完囉,芋粿只是噱頭啦,唌(siânn,引誘)人客用的。」做芋粿費工不賺錢,每天只做一籠,晚來就沒有。接著又有人來問「還有芋粿嗎?」排前面的客人都替她解答「9點半前來才有啦!」「蛤這麼早?我剛起床就來了耶。」話一出口,眾人齊轉頭念她荒唐,「剛起床?現在快11點了!」

路邊水果攤,在每類果物旁立了牌子標示產地,西瓜寫「北港的」、蘋果寫「梨山的」,香蕉呢,寫了「QQ的」──老闆你這邏輯我佩服。隔壁專賣鳳梨的地攤,則擱了幾張紙牌寫「金鑽17號敲阿」,我問大哥「敲阿」是什麼?「臺語啦,是在形容敲那個鳳梨,聲音像在打鼓。」我想大概就是所謂的「鼓聲果」,果肉淺黃、纖維細緻,反之若是敲起來聲音悶悶的「肉聲果」,則纖維粗,呈透水深黃色,因熟度高,得快快賣出,「若聽到鼓聲,阮的心情較快活。」大哥唱著〈鼓聲若響〉的副歌,就是鳳梨農的心情寫照。

PROFILE

蘇凌 臺灣藝術大學戲劇系畢業,本業應該是劇場,但更常進菜場,並龜速於粉專「蘇菜日記」記錄市場的可愛與幽默。著有《菜場搜神記:一個不買菜女子的市場踏查日記》。

清蒸肉圓
我吃清蒸肉圓,我真的是臺南人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