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市人生場】橋頭不再占鰲頭

高雄市橋頭區公有第一市場

場內多的是黃昏也不見得會開的攤位。

文字攝影/蘇凌

「停停停!市場到了!」

「這裡不能停啦!」

爸爸和我差點吵起來,他想說,怎麼有人如此任性,突然要在縱貫公路停下來逛市場!但橋頭市場一側就真的緊鄰台一線,車聲咻咻,哪裡都不准停車,無怪當地人說:「路邊就是大馬路,有人來買菜,車就被『勾』走。」

明明寫著「橋頭公有第一市場」,熟食攤比例卻高得讓這裡看起來像個夜市,尚未開張的豆花、肉包、麵店等小吃占了大半面積,且明明非週一休市,早上點了,只有零星兩三個賣生鮮菜肉的老字號店家開,我問乾貨鋪阿姨:「難道這裡是黃昏市場?」她堅決說,「點後人比較多,但這裡不是黃昏市場。」下午點過後,熱炒、小吃店開張,市場才真的鬧起來,或許阿姨一直記得過去早上生鮮攤盛開的景象,導致在傍晚時段更活絡的現在,她依然認定它是個早市。

1961年,乾貨鋪阿姨嫁到橋頭,在幼稚園當保母,月薪1200元,有天婆婆叫她別做了,來接這乾貨生意吧,一接手,半個月就賺到之前月薪,從此她再也沒回幼稚園做保母。阿姨說,日治時期即有的橋頭市場,過去是鄰近村莊中最大的集市,眾人都來趕集,現在地方上各自有市場,這裡已經沒那麼不可或缺。2010年經歷一番整修,有了穩固的鋼構鐵皮屋頂,屋頂下的人卻大多離開了,「來這邊沒人,但就坐著,習慣嘛,反正在家也是這樣坐著。」說著,老街那頭有人在喊,是幾步之遙的意麵店,隔空吩咐了一包油麵,阿姨說「好啦好啦,待會散步送過去」。

PROFILE

蘇凌 臺灣藝術大學戲劇系畢業,本業應該是劇場,但更常進菜場,並龜速於粉專「蘇菜日記」記錄市場的可愛與幽默。著有《菜場搜神記:一個不買菜女子的市場踏查日記》。

市場邊的中古車買賣
市場邊的中古車買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