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究小食】麵非麵,魚麵就在你身邊

魚麵料理

用喜歡的佐料和魚麵一同下鍋,成就一碗味鮮滋美的海味料理。

文字攝影/范僑芯(佐餐文字)

魚麵,你可能沒吃過,但生活當中,你應該或多或少都曾經聽過。

經典料理卡通《中華一番》裡,主人翁小當家在最後一輪特級廚師考試中,以「魚麵」作為麵非麵的主體,順利取得特級廚師的資格。

再不濟,鱈魚香絲總知道了吧?前陣子網路盛傳如果將家中常備零食鱈魚香絲以滾水煮食,不僅可以充當麵條,更能使湯頭充滿濃郁的海鮮味,連高湯都不必熬,就能煮出一碗味鮮可口的海鮮麵。此篇報導一出,許多人紛紛發表頓悟言論,原來自己吃鱈魚香絲的方法無趣那麼多年,但大家渾然不知的是,鱈魚香絲其實也是魚麵型態的一種。

以上例子,可能看在部分人眼裡是新奇無比,不過在馬祖人與臺南人眼中,就只是巷口轉個彎就能買到的日常。

不過啊,雖然都是魚麵,馬祖魚麵與臺南魚麵的作法,在形式上是有差異的。

以魚種來說,馬祖人製作魚麵喜用海鰻魚,因為漁獲好取得且肉質彈韌,臺南魚麵選用的魚種就比較不拘,多以價格低廉、適合加工的狗母魚或是牛尾魚作為原料。

再來就是製法,兩者皆是將鮮魚骨肉分離之後,把魚肉打成魚茸,混以一定比例的鹽,順向攪拌,使魚茸上勁成漿。 總說魔鬼藏在細節裡,鹽巴看似無足輕重,實則是影響魚漿成敗的關鍵!無論是製作魚漿、肉漿、蝦漿都好,食譜配方中總是會有鹽巴。這難道這只是作為鹹味來源嗎?不不不,事情沒有那麼簡單。

PROFILE

范僑芯 不是很勤儉但很硬頸的客家人。畢業於法國巴黎斐杭狄高等廚藝學校,為了追尋臺灣飲食文化的根本,秉持著以農為本的精神,探討兩者之間的關係,陰錯陽差開啟寫作人生,以粉絲專頁「佐餐文字」闖蕩江湖,著有《巷弄裡的台灣味:22道庶民美食與它們的故事》。

魚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