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多雨開花率不佳 龍眼今年產量估減近半 「生食都無夠」果乾更稀少

今年是龍眼果樹小年,加上年初雨水偏多、開花率不佳,龍眼產量大減近半。(圖片提供/農試所嘉義分所)

7至9月是國內龍眼主要產季,但今年是果樹「小年」,且年初冬季雨水偏多、開花率不佳,農委會農糧署預估今年產量相較常年減產達47%,幾乎砍半。龍眼農表示,龍眼烘焙做果乾,「3斤龍眼只得1斤帶殼龍眼乾」,循古法還得烘上六天五夜,做龍眼乾是賠本生意,可預估今年龍眼乾的產量會減少非常多。

受到氣候變遷、人口老化等因素影響,國內龍眼栽培面積逐年下降,最新統計國內種植面積約1萬517公頃,以臺南市3,714公頃為最大產區,其中又以東山區種植1,383公頃,是全臺種植最多的單一鄉鎮。農糧署7月果品生產預測,今年龍眼產量約3萬4,333公噸,比去年減產43%,相較常年產量更減產達47%。

東山龍眼青農陳昀鎂指出,今年低溫不足,年初降雨又多,龍眼未達開花條件,因此產量非常少,她預估只剩往年1、2成,「採收期若再遭遇暴雨,龍眼落果,產量還可能更少」;除了氣候異常,產量減少也與荔枝椿象危害愈來愈嚴重有關,她認為,龍眼過去都是粗放管理,栽培愈來愈困難下,未來可能要跟荔枝一樣費工,投入成本更多。

農委會農業試驗所嘉義分所果樹研究室主持人張哲瑋表示,龍眼產量一年高、一年低,去年算「大年」,大部分地區龍眼都豐產,但因為乾旱、果實比較小,結果雖多,遇到6月梅雨季連續豪雨卻紛紛裂果,導致農民實際收成仍然很少;在裂果普遍發生情況下,農民不採收,影響果樹後續抽梢,果樹枝條生長較晚,到了冬天成熟度不夠,接著影響到今年產季的開花率。

張哲瑋指出,龍眼開花除了需要冬季足夠低溫,也要乾燥的天氣,但今年初冬季多雨偏濕,開花率下降,再加上春季雨水多,影響龍眼授粉,連蜜蜂都很少出來,龍眼產量因此變得非常少。

「龍眼減產主因是花開得太少,荔枝椿象危害還不是主因」,張哲瑋說,因為荔枝椿象刺吸花穗,當花穗多時繁殖力就強,今年花穗較少,荔枝椿象雖然也會刺吸新梢,數量相對沒有去年多;但另一方面,今年由於開花少,一棵果樹或許只有幾朵花,農民估算投入成本可能回收不到什麼果實,就不施藥防治,確實也可能讓荔枝椿象危害到果樹。

臺南東山龍眼一般在立秋(今年國曆8月7日)節氣前後採收,但有早熟品種現在已經開始採收。陳昀鎂表示,近年資訊發達,無論鮮果或龍眼乾,農民多會自己銷售,賣不完再交給盤商,這幾年因產量不穩定,龍眼價格都不錯,去年產地價平均每臺斤5、60元以上,「今年價格一定會比去年好,她有朋友現在採收就已賣到每臺斤100元」。

陳昀鎂說,龍眼加工做龍眼乾可以延長保存期限,過去因為產量多必須加工,但這幾年氣候變遷、病蟲害嚴重,人力又不足,產量減少的情形下,鮮果價格好就先賣,因為做果乾「3斤龍眼才有1斤帶殼龍眼乾、9斤龍眼才有1斤龍眼肉(桂圓)」,加上六天五夜烘焙的成本及人工,「做龍眼乾是賠本生意」,今年可預期龍眼乾會少非常多,市場上若還有低價龍眼乾銷售,消費者就得警覺是否為國產龍眼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