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午餐國產食材獎勵5月再加碼 落實食農教育 每月至少吃一次水產品

學校午餐採用國產食材獎勵再加碼,要讓學生每個月至少吃到一次國產水產品。(圖片提供/岳明國小)

《食農教育法》19日正式三讀通過,為了提升學校午餐品質,增進學童飲食健康,行政院今(21)日拍板,自5月起,學校午餐採用國產可溯源(三章一Q)食材獎勵金,從現行每人每餐6元提高到10元,偏鄉地區學校也從10元提高到14元,要讓學童每個月至少可吃到一次水產品;並且不只學童,也將學校老師午餐納入獎勵。

行政院自2017年起推動學校午餐使用三章一Q食材政策,提供每人每餐3.5元獎勵,去年全面推動學校午餐使用國產食材,協助採購國產可溯源食材增加的成本,提高獎勵到每人每餐6元、偏鄉學校10元,行政院今日決定5月起獎勵再加碼,提高到每人每餐10元、偏鄉14元。現行食材獎勵預算約20億元,獎勵加碼將再增加15億元預算支出。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每人每餐增加4元,將大幅提升學校午餐品質,落實食農教育法地產地消,讓學童未來每個月至少吃一次國產水產品,喝到國產非基改產銷履歷豆漿豆奶,增加學校午餐採用國產水果、雜糧,午餐湯品中的甜湯,可採用國產地瓜、高屏地區的紅豆及雲林的花生等食材,包括174萬名學童及9萬名教師都可受惠。

農委會與教育部聯合召開記者會,宣布5月起學校午餐採用國產食材獎勵再加碼。(攝影/游昇俯)

教育部次長蔡清華表示,行政院重視學校午餐品質,自獎勵採用國產可溯源食材以來覆蓋率逐年上升,2019年全國校園食材登錄平臺登錄可溯源食材比例約6成,去年底逾90%、偏鄉83%,今年2月更達93%、偏鄉91%,國產食材獎勵加碼將再提升覆蓋率,讓學童「吃在地食當季」。

蔡清華說,教育部補助學校營養師編制,每40班要有1位營養師,全國需要477位,現已有544位,未來偏鄉廚房還要增加274位,加碼食材獎勵也將讓營養師規劃午餐菜單更有彈性,「過去學校午餐少吃到魚排,未來吃到機會非常大」;學校甚至可指導學生設計菜單,午餐變好吃,孩子會更期待學校午餐,午餐更可口,就能每餐吃光光。

漁業署長張致盛表示,國產三章一Q水產品一年產量約9萬8千多公噸,若學童每周吃一次,一年約需要8千多公噸成品,回推原料大約1萬2千公噸,因此每個月給學童多吃一餐水產品供應無虞。但魚肉有刺,什麼樣的水產品適合學童食用?張致盛說,養殖及沿近海大型魚類的魚排(塊)不用挑刺,業界也有取刺技術;其次是頭足類的小卷、軟絲、花枝等原本就沒有刺,以及相關加工品,都適合學童食用。

學校午餐考量水產品有魚刺及成本,大多會採用無刺又便宜的巴沙魚魚排、喜相逢等進口食材,宜蘭縣蘇澳鎮岳明國小考量學校鄰近南方澳漁港,但學生卻沒機會吃到國產水產品,多年前在企業贊助下,學校午餐採用國產水產品,訂定每周四為吃魚日,教導學生食魚教育。

岳明國小校長黃建榮表示,學校讓學生從沒刺的蝦蟹開始吃,逐步進階少刺或規則片狀魚刺的白帶魚,低年級吃好處理的魚尾段,高年級吃魚刺較複雜的中段,並讓教師備課,不僅吃魚,也教學生所吃魚種的生產及生態意義,不吃食物鏈頂端魚種如鮪魚,有助生態永續、也不容易吃進過多重金屬。黃建榮說,國產水產食材每餐要20元,但學校午餐主食費用只有15元上下,未來政府加碼4元,將可讓學生更有機會吃到國產水產品。

岳明國小推動食魚教育,讓學生懂得吃國產魚、也認識國產魚。(圖片提供/岳明國小)

近來因物價上漲,團膳業者不堪出餐成本大增,原積極倡議學校午餐補助應視物價波動採取浮動調整機制,中華民國餐盒食品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指出,學校午餐本是地方自治事項,團膳業者撐不住是因為午餐費用太低,光靠原先採用國產食材獎勵金6元是不夠的,現在行政院加碼4元對業者開立菜單有幫助,但目前獎勵10元可能就占部分縣市午餐價金40%,「這是不合理的」,地方政府應正視午餐費用過低的問題。

而且,全國22縣市午餐價金各不相同,從65元到20幾元,有22種價金,長期來說,政府應正視學校午餐價金標準不一的問題,「學校午餐品質應該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