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億元改善遠洋漁船外籍船員人權 提高工資加碼保險估2萬人受惠

農委會提出漁業與人權行動計畫 改善船員勞動權益 。(圖片提供/行政院)

農委會今(21)日在行政院會提出「漁業與人權行動計畫」報告,包括今年7月起新簽約的遠洋外籍漁工最低工資提高至550美元,且要求直接匯入勞工指定帳戶;提高船員保險至150萬元,鼓勵漁船分享WIFI讓船員便於與外界聯繫;提高監理及檢查能量,以確保業者遵守規定,第1年全數遠洋漁船100%檢查。併同其他相關計畫,行政院預計將投入20.6億元改善遠洋漁業外籍船員人權。

漁業署統計,國內遠洋漁船有1千1百多艘,僱用外籍船員有2萬1147名,漁業署長張致盛表示,薪資、強迫勞動、工時過長、生活設施不佳等問題,常使得臺灣的遠洋漁船外籍船員權益備受國際關注,對臺灣國際形象造成影響,不利對外國際經貿談判,也可能受到其他市場國消費者抵制。

張致盛指出,漁業署過去5年來陸續在法制面、執行面已有許多改善措施,並自2020年起與NGO團體、業界、政府跨部會溝通,綜整擬定「漁業與人權行動計畫」,提出7大策略並投入20.6億元預算提升船員權益,達到保障薪資、保障人權、透明機制的目標。

大海無疆人權無界  改善外籍漁工薪資、工作及居住條件

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轉述行政院長蘇貞昌裁示,「大海無疆、人權無界,基於人權、人道,照顧好這些出身弱勢、向大海討生活的外籍漁工,這是天經地義的事。」

羅秉成指出,遠洋漁境外僱用外籍船員最低工資已有5年沒有調整,因此決定自今年7月起,新簽勞動契約最低工資從行450美元提高至550美元,且限定船員連續停留海上時間不得超過10個月;同時將意外險保額從100萬元提高至150萬元(新增內含醫療險30萬元),要求漁船裝設科技工具,以確認出勤工時有無過長。

改善漁船起居艙方面,漁業署將修法明定新建漁船起居艙應符合國際公約規範,對於無法改善的遠洋漁船,採取「減船」策略,將編列9.5億元預算汰除200艘;船員在甲板上作業時,強制穿著救生衣,漁業署將補助遠洋及沿近海小型漁船筏購買充氣式救生衣1萬4千件;此外,將獎勵建置船上WIFI,以利漁工與家人聯繫。

岸上設施改善方面,羅秉成指出,目前已在國內港口完成21處盥洗休憩設施,且前鎮漁港船員服務中心今年底就會完工,以優化外籍漁工靠岸時的生活條件。

擴增人力稽查量能倍增  首年遠洋漁船全數查一遍

以往稽查人力只能稽查9%的漁船,羅秉成表示,此次為了從根源解決,系統性地改善遠洋漁船船員的人權問題,除了法制完備,也要提升監管量能、強化仲介管理,政府將增加對遠洋漁船的檢查人力與頻率,第1年就要提高到100%檢查。

張致盛說明,遠洋漁船1,100艘在計畫推動第1年要全數檢查一遍,爾後每年檢查50%,在訪查人力方面,行政院已同意農委會增加49名約聘人員及30名臨時人員,有人力可落實稽查;同時,在船上推動裝置CCTV(閉路電視),以高風險漁船優先裝設,同時也配合內政部建立打擊海上犯罪合作機制,強化第一線人員教育訓練,預防人口販運情形發生。

新許可權宜船投資  船員待遇及福利須比照國籍船

被視為遠洋漁業管理漏洞的權宜船(FOC),漁業與人權行動計畫也有新的規範,權宜船是指船東是臺灣人,但船籍設在其他國家,目前向漁業署登記的有252艘,張致盛表示,要求臺灣人船東必須提升權宜船上漁工的權益,針對新許可投資的經營者,增列待遇及福利條件必須與國籍漁船相同的附加勞動條件,目前已有21艘;同時,權宜船只要停靠在臺灣的港口,政府就會執行跨部會的聯合檢查,展現臺灣改善權宜船漁工權益的決心。

漁業署指出,漁業與人權行動計畫本身投入的經費約6.4億元,前鎮漁港專案計畫提供岸上平價住宿設施經費4.7億元,產業調適的減船計畫投入經費9.5億元,整體投入改善船員權益的經費達20.6億元。

綠色和平:樂見改革決心  但薪資提高後仍存在歧視

長期關注漁業勞動人權的綠色和平表示,樂見政府改革決心,但可惜的是,國際現在由國際勞工組織(ILO)頒布最完整兼顧漁工聘僱與待遇的《漁業工作公約》(C188),未被完整納入行政院今天提出的「漁業與人權行動計畫」中。

遠洋漁工最低薪資雖然一口氣加薪100美元,來到550美元,但綠色和平海洋專案主任李于彤認為,與國內勞基法基本工資相比,仍存在明顯歧視,550美元相當於新臺幣15,540元,而國內勞基法規定的基本工資則是新臺幣25,250元,兩者相差甚鉅,並呼籲外籍漁工的勞動事務應統由勞動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