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關爬山】渡溪讀自然

在自然中,你看見了什麼?

文字攝影/楊理博

隆隆溪水從眼前奔流而過,阻絕了青綠山巒,陽光被封鎖在對岸。連日的山林行腳,目的地就在前方,領路團隊商討著如何帶領學員渡過最後的障礙。溪寬約有20公尺,深及鼠蹊,冰寒刺骨。我與另一名夥伴先在兩岸架繩,四名夥伴在溪中交替護送學員,另外四名夥伴則在過溪點的下游兩岸戒護。一切準備就緒。

第一名學員下水,順利渡溪,緊接著第二名腳步稍有不穩,但也安全靠岸。第三名學員一開始走得很順,到了溪流中間水流最強勁處,他的腳步卻明顯慢了下來,最後舉步維艱,進退兩難,恐懼全寫在臉上。大夥在兩岸對他信心喊話,但那話語傳不到他心中。突然間,他從繩上鬆開,身體落入水中,翻滾了幾圈往下漂走。我看著漸漸漂遠的他,手中仍緊握著繩頭,心中焦急的大喊:「快鬆開背包!」

還好,兩岸戒護的夥伴迅速衝出,在急流中抓住了落水的學員,順利將他帶回岸上。

落水事件之後,雖然全員安全過溪,到了對岸晒著溫暖的太陽,我們卻感覺得到,似有一片烏雲罩在學員之上。

一位夥伴決定要帶學員與水和解。他領著學員,從清淺的小溪入水,用身體全部的感官去讀溪。落葉訴說了水流的細微紋路,為何積聚於此?又為何來回擺盪?原來啊,看似一路往下的溪水,其實時而快時而慢,有些地方甚至會迴轉、暫止、逆流。如果能看懂一條溪,知道哪裡是急流區、睡覺區,我們就可以避開危險,毫不費力的在水中行進,甚至休息。

渡河
架繩渡溪安全建議
.對岸固定點稍偏下游,順流斜向前進可減少阻力。
.渡溪者解開背包之腰扣與胸扣,以便突發狀況時脫離背包。
.渡溪者以扣環連結主繩,行走於主繩下游側以避免被水流壓迫在繩上。
.行進時面朝上游方向,雙手握繩平衡,注意漂流物。

PROFILE

楊理博 旅行是生活,土地是信仰,戒不掉的是把生活裝進背包裡,走入他方與山林。把親土文化當成直譯自大地的語言,聽古老的故事,唱土地之歌。現在努力的學習當一個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