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有機驗證知識 進修課程培育臺灣有機職人

有機甜豌豆

強化有機農產品的加工、分裝、流通,是推動有機農業的重要面向之一。(攝影/王志元)

文.圖/陳韋竣 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植物科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陳玉純 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研究專員
    何明軒 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研究專員
    林育萱 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植物科技研究所所長

2019年5月30日《有機農業促進法》及其子法正式施行,為臺灣有機農產品驗證體制帶來多元新氣象。為使有機農產品及加工品推展到消費市場或國際通路時,能兼顧有機完整性及優良品質,強化有機農產品在加工、分裝、流通階段有更明確而嚴謹的規範,是重要的面向之一。

為了引導有機農產品經營者了解這些革新,有機驗證基準明定:「應指定特定製程管理人員,該人員應每年接受至少四小時或每三年接受至少十二小時有機產品相關操作訓練,並由該人員負責主要製程之管理業務,且驗證稽核時,該人員應全程參與。」為此,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簡稱農糧署)指導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簡稱農科院)建構有機產品相關課程訓練藍圖,邀集有機農產品認證、驗證及食品衛生安全等領域專家設計專業課程,並透過培訓種子講師、線上實體授課及學員回饋互動等方式,使有機農產品相關人員不受國際間COVID-19疫情影響,持續精進學習。

2019年12月第一屆「有機農產品加工、分裝及流通訓練課程」正式開辦,有機農產品認證及驗證專家、儲備講師、經營者及農糧署所屬人員等齊聚一堂,透過講師對法規及驗證基準精湛地解說,並與學員互動討論,將《有機農業促進法》相關新知識於各界人士心中種下了一顆茁壯的種子。

對於有機農產品加工、分裝及流通從業人員訓練課程的立意及期許,農糧署有機農業科賴明陽科長表示,推動臺灣有機農業發展的重點任務之一,便是促進有機作物生產經營者進一步邁向加工、分裝及流通階段發展,並了解有機農產品驗證基準,以及各階段有關衛生安全層面的關鍵風險。期許課程能持續協助有機從業人員將相關知識運用於維護有機農產品的優良品質和有機完整性,進而帶動有機產業長遠發展且更加蓬勃。

課堂討論
課程中講師與學員互動討論。

各界專家齊聚 為有機經營者鋪路

第一屆的課程教材奠定了有機經營者所需專業知識的基礎,共分為3門課程:一、「有機農業促進法及相關法規」由農糧署專員王秀慧設計,涵蓋有機農業法規基本認識、有機農產品驗證基準探討及相關解釋函等有機經營者須遵守的規範;二、「有機農產品與食品衛生安全」由專家黃瓊萱設計,講解有機加工品的類別與其產製環境、過程的危害因子與風險,進一步帶出食品衛生安全及《食品良好衛生規範準則》的重點;三、「有機農產品加工、分裝、流通管制與實務操作」由3家驗證機構的專家:慈心有機驗證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慈心)總經理曾惠玲、國立中興大學農產品驗證中心(簡稱興大驗證)經理簡文莉、采園生態驗證有限公司(簡稱采園)董事長張世鈺共同設計,綜覽有機農產品管制實務面的驗證基準、維護有機完整性的記錄方法,以及計算有機原料含量與檢視進銷存平衡等習題,讓受訓學員將知識帶回其所屬單位,以提升其品質管理系統及製程管理。訓練課程進一步安排了訓練前後測驗,以評估學員進步幅度,也讓學員了解其弱項,再加以檢討並能持續進步。

生產許多種類有機農產加工品如有機麵包、果粒茶、水果醋等的蕃薯藤有限公司,安排了多位製程管理人員參加課程,協助安排同仁參加課程的總經理特助連瑜清表示,透過課程講師的解說,同仁了解到產製過程充分記錄、讓有機完整性得以追蹤追溯的內涵,才能使消費者選購公司的產品時更有保障且安心。受訓過後,連瑜清發現同仁對執行紀錄的態度更嚴謹,亦凝聚了彼此的向心力。

疫情帶來不確定性 授課模式求新求變

2020年初,COVID-19疫情在世界各地蔓延,帶來舉國惶惶不安的氣氛,許多大型多人聚眾活動因而停辦,「有機農產品加工、分裝及流通訓練課程」亦受到影響。為確保有機經營者仍可持續研習重要知識,並能符合驗證基準對訓練時數的要求,2020年訓練課程農科院與訊連科技「U簡報」團隊攜手合作,協助農糧署有機承辦專家及種子講師進行遠端視訊授課。此外,農科院也促使訊連科技開發線上即時點名功能,讓承辦人員可在不影響課程進行的前提下,快速掌握學員研習狀況。便利即時的訓練方式,讓2020年如期辦理8場次訓練課程,取得訓練時數的學員數突破500人次,促使7成有機農產品經營者的製程管理人員符合法定訓練時數。

課後訪問參加課程的學員對課程的看法,位於南投縣信義村以有機梅子加工製作有機梅精的覺林農場製造部副組長吳佩惠小姐表示,在參加課程前,只對自家產品相關的驗證基準熟悉,而課程將《有機農業促進法》重要法條內容及其規範的精神作了詳細解說,讓她有更深刻的體會,當客戶詢問有機相關問題時更能對答如流,在訓練新進人員時也有所幫助。憶霖企業股份有限公司主任劉富嬌及品管李凱婷提到,課程前對於原料的有機規範要求、標示及境外驗證農產品的內涵並不清楚,透過課程講師的完整介紹,現在對檢視原料品質更有把握,而視訊參加的方式讓她們免於舟車勞頓,相當便利。

視訊授課
學員利用「U簡報」進行遠端視訊,在COVID-19疫情影響下依然能順利學習。

穀物加工品精進課程 強化業者的產銷風險管理鏈

有機農產品種類繁多,學員回饋期待課程能針對特定產品類型深入研討,更能符合有機操作的實務需求。有鑑於此,農科院進一步訪查經營者在農產加工品產銷儲運過程及想要學習的事項。再召集有機認證、驗證、食品衛生安全管理領域的專家:慈心總經理曾惠玲及協理余乃馨、興大驗證主任段淑人、采園驗證經理劉玉玲,以及財團法人中華穀類食品工業技術研究所組長許瑞瑱、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研究員兼穀物加工單元主持人張欽宏,擬定「有機穀類加工精進課程」。講授內容從產銷過程最上游的「判定原料符合有機農產品規範及相關驗證基準」開始,接著切入產製環境的衛生安全及風險管理知識,包括「有機穀物原料之倉儲及效期管理」、「穀物加工場之有害生物防治」及「穀物加工品之生產及風險管理」;再以經營者的產品包裝須特別注意的「有機農產品包裝、標章及標示規範」,到出貨最後一哩路的「有機穀物加工品之儲藏及運輸管理」課程。

稻穀
農科院舉辦的「穀物加工品精進課程」,囊括穀類有機農產品各項生產環節所需要的知識。(攝影/陳建豪)
學員上課分享
有機穀物加工品精進課程學員分享實務經驗。

在新竹生產有機純米粉的永盛米粉股份有限公司第四代執行長曾銘耀連續兩年參加課程。本身對驗證規範已頗為熟悉的曾銘耀,利用課程再次複習流程,對於課程辦理方式,曾執行長更傾向實體參加,才能和講師及同業多加交流分享驗證經驗。除了盼望疫情早日結束讓產品買氣回升,亦期待未來課程或可辦理實地走訪有機加工業者場區作觀摩交流,更歡迎有機課程的同業們到他新建兼具生產有機驗證產品及觀光的米粉工廠參訪。

永盛米粉股份有限公司第四代執行長曾銘耀連續兩年參加課程,期待未來課程或可辦理實地走訪有機加工業者場區做觀摩交流。

更多文章請見《豐年雜誌》2022年1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