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黑毛豬飼養重鎮 推出「桃園豬」證明標章

桃園黑毛豬約9成為購自屏東的仔豬育成,養豬戶以餵飼廚餘為主。(照片提供/張伸彰)

內容提供/《畜產報導》  文/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高雄種畜繁殖場 張伸彰、中央畜產會企劃組 王淑瑛、中央畜產會家畜組 洪峻凱

桃園是臺灣飼養黑毛豬最多的縣市,約占全臺黑毛豬的7成,黑豬肉則主要銷往新竹以北地區,尤以臺北、新北兩大都會區消費量最大。過去桃園在地飼養的黑毛豬因沒有共同品牌或產地標示,市場能見度並不高,今年因政府正式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美國豬肉進口,國產與進口豬肉的區隔變成當務之急,桃園市政府因此推出桃園豬產地認證雙計畫,即以「臺灣豬」與「桃園豬」兩項證明標章,彰顯在地生產的優勢,桃園市政府已向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申請註冊「桃園豬」證明標章。

桃園的黑毛豬約有9成採購自屏東4個月大的黑仔豬,然後肥育10個月至1年後上市,桃園市養豬協會形容:該地區養豬戶的角色有如「養父」,細心照養其至168~180公斤左右,風味成熟、肉質最佳的時候上市。桃園主要以廚餘餵豬,通過該市環保機關核准廚餘檢核再利用之養豬場有176場,為全臺最多;除廚餘及食品加工下腳料外,桃園正積極推廣豆渣的再利用,經研究,高溫蒸煮過的廚餘以3:7(最高)的比例混搭經發酵的豆渣,豬隻可消化吸收、具營養價值且可降低飼養成本,又能協助去化大量的豆渣,應具推廣使用價值。

桃園大溪豆干聞名,據統計,每天因此產生的事業廢棄物-豆渣有500~600公噸之多,不僅量大(約占全臺豆渣產生量的4成),豆干業者還須貼錢處理去化;據桃園養豬協會曾文湖理事長與彭金松總幹事表示,以往養豬戶曾以未經發酵的豆渣餵豬,但豬隻消化不良且易產生水漾肉,因而暫停,現在經研究證明,發酵後再利用就沒有前述問題了。發酵後的豆渣仍屬廚餘,但無須高溫蒸煮,可直接添加。發酵工作是在牧場端進行,桃園市政府農業局今年開始提供發酵槽槽體的補助。

「桃園豬」證明標章方面,桃園市政府農業局漁牧科長高明.帕桑表示,將分階段推行,認證標的為桃園在地飼養的優良黑毛豬(不包括白豬),認證對象初期以生產端-黑毛豬養豬場,及販售端-傳統市場溫體或溫控肉舖子,優先示範推廣,未來再進一步擴及中間的物流、屠宰端,黑毛豬肉加工品,及餐飲、量販超市等通路。桃園市政府近期將於桃園區與中壢區各擇一處傳統市場,對認證肉攤授予「桃園豬」證明標章,藉由這第一波的張貼行動,發揮示範效果。

高明.帕桑科長表示,桃園人對在地生產的黑毛豬肉風味具有絕對的信心,也相信具有外銷潛力;未來桃園肉品市場將爭取HACCP認證,農委會推動的農業物流園區也落腳桃園,養豬、屠宰與冷鏈物流體系完整建構起來後,希望搭上國產豬肉外銷的列車。

「桃園豬」產地證明標章有防偽設計,標章規格為20×20公分一式。


【延伸閱讀】

臺灣黑豬品牌戰 穩定種原及選育制度是關鍵

●本文摘錄轉載自中央畜產會出版2021年3月號《畜產報導》,原文標題為〈就愛這一味 黑豬肉品牌崛起 饕客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