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黑豬品牌戰 穩定種原及選育制度是關鍵

臺灣黑豬。(照片提供/張伸彰)

內容提供/《畜產報導》  文/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高雄種畜繁殖場 張伸彰

根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最新版的「糧食供需年報」資料,108年每人每年平均食用豬肉36.84公斤,已被禽肉的40.16公斤所超越,後者且為歷年最高,可見國人消費有愈往雞肉偏移的趨勢;然而,各式美味的豬肉料理、加工產品仍為臺灣重要飲食文化的一環,尤其是黑毛豬肉,在市場上占比不高,卻有堅定不移的粉絲群,支持養豬戶與肉品業者持續深耕這個領域。近年,更有不少黑豬肉品牌現身市場,既區隔白豬與進口豬肉,彼此也在做良性競爭,讓豬肉消費市場因為這個新話題而熱鬧起來。

黑毛豬約占臺灣整體豬隻飼養量的12%(108年5月養豬頭數附帶調查結果為12.7%)。所謂黑毛豬,主要可分本土黑豬如高畜黑豬、畜試一號黑豬、平埔黑豬、六堆黑豬,及洋黑豬如盤克夏、伊比利豬、鹿兒島黑豬等。養豬戶與肉品業者各自選擇不同的品種,以不同的繁殖飼養方式、飼養期程及行銷通路,作為建立品牌的基礎;黑毛豬最大產地桃園市,則以商標(產地證明標章)註冊方式,整體行銷桃園在地生產的黑毛豬肉。

臺灣黑豬飼養。(照片提供/張伸彰)

黑豬品種及飼養概況

臺灣養豬產業於日據時期就以農村副業的模式經營,據1915年日籍技師岡田寬治之調查記載,臺灣的在地豬種有小形長鼻種、大形長鼻種、桃園種、美濃種、大耳種、頂双溪種、生蕃種及其他本島豬種相互雜交。臺灣現有黑豬的品種相當多,包括本土黑豬、梅山豬、桃園豬、高畜黑豬、畜試黑豬一號、盤克夏豬、英國大黑豬等均稱之。2015年臺灣黑豬飼養量有82萬4千多頭,占市場豬隻約15%。2019年5月,飼養量降為69萬4千多頭,占市場豬隻約12.7%。黑豬在養頭數最多之縣市分別是屏東縣(216,393頭)、桃園市(115,287頭)及彰化縣(81,907頭)。市場供銷以南豬北送方式為主,高屏地區的黑豬經營模式主要是以種豬生產仔豬,再依不同大小規格需求販賣至中北部(桃竹苗),作為肉豬飼養,經肥育後上市。其中,屏東縣內埔產銷班每年供應之六堆黑豬仔豬約9~10萬頭。

民間業者又將黑豬分為大黑豬及土黑豬二種,業者利用黑母豬雜交其他精肉型公豬,改良母豬為體型大及具生長速度快之特性,於生產肉豬時,業者會雜交終端公豬,此作法稱之「大黑」,其生長速度快,體型偏精肉型,黑肉豬可於7~8個月上市,此種生產豬隻餵飼飼料,可縮短上市月齡。「土黑豬」為黑母豬於生產肉豬時,業者會直接雜交終端公豬,生長速率較慢,上市月齡超過12個月,甚至到15月齡,此種豬多數餵飼廚餘,並經長期飼養,體重達約150公斤以上,屬於北部肉品市場喜愛之黑豬,此種豬隻以飼料飼養之成本較高,且易於過肥,影響到上市銷售價格。

消費者對黑豬肉偏好調查

黑豬普遍被認為肉質佳且肌內脂肪豐富,受到特定消費族群的喜愛,消費者對於黑豬肉的評價為「比較沒有腥味」、「口感有彈性」及「肉質柔軟」等特性。陳等(2007)指出,民間黑豬的嫩度及多汁性高於民間雜交白豬,民間黑豬之大理石紋評分高於雜交白豬(3.44 vs. 3.12)。吳等(2004)以藍瑞斯豬、畜試黑豬一號、台糖黑豬、民間大黑豬及民間土黑豬進行的肉質品評,發現黑豬肉於風味、嫩度及多汁性分數均比白豬者高,特別是多汁性具有顯著差異。

收集117份有關消費者對黑豬肉消費意願資料顯示,購買黑豬肉地點以傳統市場肉攤及肉品專賣店最高(30.1%及28.1%),黑豬肉選購部位以梅花肉、里肌肉及帶皮五花肉為最高(36.0%、16.6%及16.6%),消費者購買有品牌黑豬肉者占76.9%。

 

 

臺灣豬肉面對外來豬肉挑戰,需考慮價格及品質上差異,此時豬隻品牌化則更為重要,黑豬有其品種上之毛色差異,並有文化及口感上特殊性,故較白色豬隻易於建立豬肉品牌。

黑豬肉品質分析。(照片提供/張伸彰)

建立品牌有助提升產品或黑豬價值

臺灣黑豬品牌及其經營方式,主要以公司及各家牧場自創品牌,具公司之業者則以引進有品種之豬種,做為產品的種原,小農則以自家育種,自創品牌,並結合特色化飼養方式,達到產品推銷。建立臺灣黑豬品牌業者,則多數學習及模仿日本鹿兒島黑豬及西班牙伊比利豬品牌行銷方式。

黑豬飼養期較白豬為長,飼料換肉率及育成率也較白豬者略低,因此,創造黑豬品牌以提升產品或豬隻價值,為黑豬飼養業者或品牌業者殷盼,以提供消費者高品質黑豬肉及相關產品。依各家黑豬品牌價值,均強調豬隻品種、特色化飼養及廣告行銷,提升產品曝光度,訴求黑豬肉質特殊性。然臺灣黑豬長期缺乏有系統育種、研發及行銷等問題,無法提升其生產效率、產品一致性及有效統合研發能量等問題。建立黑豬品牌需考量因素如下:

(一)穩定種原及完整選育制度

穩定種原,其後端產品才有一致性,業者於種原選擇需考量豬隻繁殖性能、肉質特性及完整選育制度。目前臺灣黑豬包括梅山豬、桃園豬、畜試黑豬一號、高畜黑豬、盤克夏豬及英國大黑豬等,另有本土黑豬及綿羊豬等。飼養業者建立品牌須有完整選育制度,種原要固定,並依各場育種目標,落實選育目標及記錄,並多與專家學者討論,保持豬種穩定性。

(二)建立黑豬品牌

1、建立黑豬肉品牌,做為區隔性產品,面對國際局勢及喜好黑豬肉老饕,使消費者清楚區隔產品。

2、豬隻以特色化飼養方式,建立產品區隔性,以利用農副產品、放牧及牧草等方式,達到產品差異性。

(三)建立生產履歷認證、策略聯盟及基因條碼等,具明確市場區隔,豬隻生產藉由建立基因條碼方式,做為產品的認證,結合產銷履歷認證及廠商結盟方式,推動產品行銷。

臺灣黑豬幼豬。(照片提供/張伸彰)


●本文摘錄轉載自中央畜產會出版2021年3月號《畜產報導》,原文標題為〈臺灣黑豬品種、品牌與消費者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