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播原鄉好味道!泰雅族常見野菜栽培秘技

具有原鄉特色的野菜,是原鄉地區吸引遊客消費的特色之一。圖為昭和草。

文.圖/范竣宇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桃園區農業改良場五峰工作站助理研究員 陳怡如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桃園區農業改良場五峰工作站助理研究員

過去野菜主要就以野外採集的方式利用,但隨著時代和環境的改變,能夠野採的機會和人力逐漸減少,若要本存讓這些野蔬所帶來的傳統味道,甚至發展成為原鄉地區的特色農產,就要往農場週年栽培的方向發展,才能有持續發揚光大的機會。

許多人聽到野菜與原民文化,第一時間會聯想到阿美族是野菜利用的高手,不過身居於臺灣北、中部山區的泰雅族,其傳統生活文化,也和野菜息息相關,舉例來說,山萵苣在泰雅族語稱Yahuw、昭和草是Sina`,在沒有味素的年代,老人家傳統是用花生粉來調味,會用花生炒山萵苣和昭和草;龍葵叫做Wasyaq,部落耆老會採Wasyaq葉片煮湯做解酒湯,同時Wasyaq也是泰雅文化裡常見的女孩名,因為希望女孩像龍葵般健康,又能如解酒湯般照顧家人。食茱萸(刺蔥)為Tana`,每當部落勇士捕到魚、去除魚內臟後,會將食茱萸葉塞入魚肚裡拿去鹽烤,便是一道佳餚。

這4種泰雅傳統野菜:山萵苣、昭和草、光果龍葵、食茱萸(刺蔥)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在一般市面上不太容易取得種苗,需要透過野外採集種子或是自行留種才能繁殖,並做週年性的生產,以下將介紹相關種苗的育苗方法。

山萵苣:最好吃的Yahuw

山萵苣(Pterocypsela indica (L.))是常見的菊科植物,一年生或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分布範圍廣,在中海拔山路邊、平地郊區或是海濱開闊地都可見到。傳統將類似的菊科植物都稱為Yahuw,包含苦苣菜等,其中山萵苣是最好吃的一種。對於生長環境條件要求不嚴格,若生長在較陰涼潮溼之處,葉片形態會較為展開。除了以種子撒播,在原地長出小苗外,也可利用穴盤育苗後進行定植,若由野外採種子時,須收集已形成白色冠毛者,才是可做育苗用的成熟種子。定植後約20~30天後可陸續採收,採收部位為嫩莖葉,採收後側芽會繼續生長,如果補充適當氮素追肥,可連續採收。嫩芽處易有蚜蟲,若栽培密集須留意。

嫩苗與嫩莖葉為食用部位,可炒食或煮湯。有些人煮野菜時會先汆燙撈起後,再跟肉絲或其他配料一起快炒,但有些人認為這樣就失去野菜特有的苦甘味了。

山萵苣在田間定植後約20~30天後可陸續採收。

從野外採山萵苣種子時,須收集已形成白色山萵苣在田間定植後約20~30天後可陸續採收。冠毛者,才是可做育苗用的成熟種子。

刺蔥:溼冷層積技術助發芽

刺蔥(Zanthoxylum ailanthoides Sieb. & zucc.)是芸香科植物,又稱為食茱萸、紅刺蔥、鳥不踏,是各區原住民自古以來就在使用的植物,葉片可以煮開水供工作後飲用,或是作為烹飪時候的辛香料。刺蔥屬於陽性植物,在火燒過後的新生地可見到小苗自生,在臺灣的中、低海拔地區容易見到,但小苗移植後存活率不高,多採收種子進行播種為主要的繁殖方式。秋季種子逐漸成熟,著生於樹梢頂端。種子採收陰乾後,可用冰箱冷藏庫進行溼冷層積(cold stratification)2個月左右,播種前再加上刻傷處理或浸泡,可以促進種子快速整齊的發芽。育苗約15公分高時,即可定植。栽培上在全日照或半日照的環境生長良好,通常在通風的環境下,不太有病蟲害的問題,但秋季乾旱時可能有紅蜘蛛危害。

常見的料理法是直接拿枝葉煮湯,會用特殊的柑橘香味,如果要做其他的料理,則需要先去除葉背的小短刺,否則在烹煮或食用的時候,容易被刺傷。全株都可以食用,嫩芽可以作為煎蛋、烘蛋的佐料,也可直接生食,切碎後放在涼拌豆腐或其他涼拌類菜餚上,較成熟的枝葉則可以與魚肉類一起煎烤。

刺蔥小苗。

刺蔥的莖葉布滿棘刺。

昭和草:季節性明顯的神仙菜

昭和草(Crassocephalum rabens(Benth.))是菊科昭和草屬的一年生植物,原產於南美洲,自日治時代引進臺灣,現今廣泛分布在全國各地,在開闊的地方隨處可見。一般以嫩苗或嫩莖葉為食用部位,有強烈的茼蒿味,又稱為野茼蒿或山茼蒿,跟其他野菜相較,昭和草不具有苦味,也有人稱為神仙菜。在日照充足、溫暖的環境下生長強健,但季節性較明顯,低海拔處生長於冬、春季;海拔高地區則生長於春、夏季,此時營養生長較旺盛,食用品質較優。

種子成熟時會發育出冠毛,和山萵苣一樣能隨風傳播,須收集已形成白色冠毛者,才是可做育苗用的成熟種子。若以穴盤育苗後再行定植,約20~30天可開始進行採收,之後若有適當水分與追肥,約20天即可再次採收。主要害蟲為蚜蟲和尺蛾,病害方面則須留意白粉病。傳統烹煮時,會先取少量水在鍋裡煮沸,水滾後將昭和草加入燙熟,再加麻油後起鍋,或者煮成昭和草蛋花湯。

昭和草在日照充足、溫暖的環境下生長強健。

昭和草種子成熟後會發育出冠毛,和山萵苣一樣能隨風傳播。

將昭和草燙熟,再加麻油後起鍋,就是一道美味的野菜佳餚。

光果龍葵:酸甜可口的黑珠仔

平常雖然稱為龍葵,但正式名稱應為光果龍葵(Solanum americanum Miller),為茄科茄屬植物,因為成熟果實為球形黑色漿果,有黑珠仔菜、烏甜仔菜等別名,廣泛分布在臺灣中、低海拔的平地丘陵。

龍葵種子細小,如果直接撒播通常會密度過高,不利後續生長,育苗再定植是較為建議的方式。雖然可以宿根生長,但多次採收葉片後植株容易老化,可留為採種之用,也可以耕鋤後重新栽培。龍葵容易出現蚜蟲、黃條葉蚤等蟲害。若以留種育苗的方式,須等果實顏色轉黑後,種子才會成熟,果實為漿果類,須將果肉清洗掉,種子上才不會帶有發芽抑制物,清洗過後種子須風乾才利於保存。主要食用部位為幼苗及嫩莖葉,滋味微苦有甘味,可以炒食或煮湯,成熟的果實可食用,是酸甜可口的水果。龍葵稀飯是常聽到的食用方式,將煮好的白米粥或是加料的鹹粥,最後加入龍葵葉片煮熟,就可以嘗到特殊風味的龍葵粥,或者煮蛋花湯也很好喝。

光果龍葵果實為漿果類,果實顏色轉黑後表示種子成熟。

更多內容請見《豐年雜誌》2021年3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