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屏百香果建立春季新生產模式 病蟲害少、產量穩定 價格還更高

2至6月是國產百香果生產空窗期,高雄區農業改良場建立春季果生產模式填補產季。(攝影/記者游昇俯)

臺灣百香果主要產地在南投縣,產季集中每年7月至翌年1月,2至6月向來是國產百香果空窗期。農委會高雄區農業改良場利用高屏地區冬季溫暖乾燥的特性,以燈照產期調節、整枝理蔓等技術,建立高屏春季百香果生產模式。春季原是百香果及國產水果淡季,生產春季果讓高屏地區百香果價格比主要產季價格更好。

國內百香果栽培面積約809公頃,以南投縣種植604公頃為最大產區。百香果原是多年生蔓藤植物,但因容易感染病毒病,國內主採健康種苗每年更新的栽培模式。因高屏地區冬季溫暖少雨,高雄農改場建立百香果春季果生產模式,於9、10月整地、定植,透過燈照產期調節,可在翌年2至6月採收果實,避開7至9月的雨季,產量及品質更佳。

高雄農改場助理研究員李文豪表示,冬季日照短,百香果不開花,因此透過夜間燈照催花,在冬至前後一個半月補光,每晚補光4小時即可有效催花;百香果藤蔓生長紊亂,藤葉彼此覆蓋遮光,會影響百香果生長,再透過整枝理蔓技術,讓藤蔓間透光,有助花朵授粉、果實轉色,產期集中3至5月,提高百香果產量,網室栽培平均每分地可有2公噸。

透過整枝理蔓技術,讓百香果藤蔓均勻透光,結實累累、產量大增。(圖片提供/高雄區農業改良場)

冬季日照短,百香果不開花,可透過燈照夜間補光催花,產期調節。(圖片提供/高雄區農業改良場)

高屏地區冬季少雨乾燥,百香果病害較少,但好發東方果實蠅等蟲害,高雄場利用網室生產栽培,可阻絕蟲害,降低農藥等防治資材的使用,李文豪說,春季百香果生產模式除了設施建置成本,主要就是整枝理蔓、授粉的人工成本,但在網室中可利用蜜蜂授粉,降低人力成本支出;農友以蜜蜂授粉後再以人工授粉補強,單位產量還可再提高。

鴻圃種苗公司負責人蔡濰丞從事番茄種苗栽培,四年前因想販售百香果種苗開始接觸百香果栽培,但第一年他仿照中部產區栽培方式,卻因夏天遇到雨季而全軍覆沒,兩年前才在高雄農改場輔導下,改為栽培春季百香果。

蔡濰丞說,春季百香果病害少、良率高,春季非國產百香果主要產季,讓他的百香果價格更好,到拍賣市場平均每公斤有100多元,相當於中部產區最頂級規格百香果的價錢,去年他的頂級百香果甚至拍出每公斤225元的高價;因為百香果利潤不錯,讓蔡濰丞想將現有的2甲地網室,再擴大面積種植。

百香果網室栽培利用蜜蜂授粉,可降低人力成本支出。(圖片提供/高雄區農業改良場)

【延伸閱讀】
進軍手搖飲千億產值 百香果取漿機取漿率達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