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想來點鹽水帥哥番茄

臺南鹽水區位於灌溉給水末端,加上鹽鹼土壤的特性,恰好適合小明番茄的生長。此處採露天栽培的方式,讓種出來的小番茄別有一番風味。

文/何宜嬨 攝影/李文揚

近期網路上出現的吸睛關鍵字「帥哥番茄」,源自臺南市鹽水區,為小明番茄的暱稱。鹽水區屬於「鹽分地帶」,土壤鹽鹼性高,不利於植株生長,但小明番茄卻突破重圍,成為鹽分地上炙手可熱的新星。

「鹽水有很好的農產品,但大家不知道要怎麼把它們推出去,所以想盡我們所能,讓更多人看見鹽水的在地好物。」臺南市鹽水區農會總幹事邱子軒笑談,自己十分念舊,因而回鄉服務。「目前鹽水種植面積最大的作物是硬質玉米,占了鹽水區73%的種植面積,主要用作飼料。再來是小番茄,種植面積約120公頃,其中80%是種小明番茄,也就是我們主打的『帥哥番茄』,每年產值約(新臺幣)1億3,000萬元左右。」

邱子軒闡述,鹽水居民曾種過許多不同種類的番茄,包含大果番茄與小果番茄,再細分成聖運番茄、玉女番茄,以及今日所見的帥哥番茄。「我們先請專家到示範田試種新品種,等確認好所有生長情況後,就舉辦觀摩會,邀請農民朋友來參觀,介紹它的性質特色、種植方法跟管理方式。」鹽水區農會與臺南場齊心參與,竭力協助農民找尋最適於鹽水的番茄品種。

臺南場助理研究員劉依昌認為,小明番茄面臨兩大難題,一是病蟲害的控制,二是氣候變化的影響,必須掌握好用藥比例,並做好採收管控,方能順利生產。

在鹽水長大的臺南市鹽水區農會總幹事邱子軒,感念家鄉優良的農產,便回鄉服務協助推廣,讓更多人認識鹽水的好。

帥哥番茄 合宜鹽水鹽地的滋味

「鹽水農民對於小明番茄,有獨到的管理方式,就是沿襲以前加工番茄的生長習性,採取放任式的露天栽培。這樣種出來的小番茄,不但有特別的滋味,又不像其他作物會受制於鹽鹼土壤。」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南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臺南場)助理研究員劉依昌表示,1980年代臺灣製糖產業萎縮後,加工番茄崛起,曾廣種於臺南縣市一帶。「當時番茄的收益比水稻高,而且鹽水屬於灌溉末端,給水不是那麼方便,所以水稻、甘蔗等需要較多水分灌溉的作物,就越種越少。」小明番茄具備的耐性,恰可因應氣候變遷下,灌溉水量驟減的地區,並在市場上交出亮眼的成績單,於是農民紛紛買苗轉種。漸漸地,小明番茄成為鹽水區特色作物。

避開病蟲害又遇過剩 帥哥轉型,果乾問世

即使小明番茄有較高的耐地性,一旦染上病毒病,也只能繳械投降。劉依昌提醒,「栽種上,農民主要面臨兩大難題,一是病蟲害的控制,二是氣候變化的影響。因為露天種植的番茄,跟環境沒有區隔,免不了使用藥劑來除蟲。農民只要做好採收控管、拿捏好用藥比例,不用擔心會有殘毒問題,一樣可以降低病蟲害發生的機率。」2020年天氣多屬高溫乾旱,害蟲「銀葉粉蝨」的數量居高不下,在病株與健康株之間來回叮食,病毒病便傳播開來,導致小明番茄病蟲害的情況相當嚴重。「近年來,政府宣導使用設施栽培,但在南部地區可能比較困難一點。一來南部氣候炎熱,設施裡的生產環境更熱,農民會選比較適合的時間點播種,就變成生產集中,盛產期的產量會太多。二來設施栽培的成本很高,一般土地面積大的,造價約(新臺幣)60、70萬元起跳,這對農民的負擔滿大的。再加上農村人口老化,如果沒人回來接班,也會影響到農民投資設施栽培的意願。」關於病蟲害防治與氣候對策,劉依昌思忖著。

好不容易藉由點點滴滴的推廣,小明番茄的栽種陣營日益壯大,但也帶來了「數大就是美」的副作用——產量過剩。「小明番茄的採收期是每年11、12月到隔年3、4月之間,通常1月後會進入盛產期。盛產期間,會有大量番茄被送往拍賣市場,造成供需失衡、番茄跌價。在這個時間點,我們農會有責任要替農民做些什麼,來緩解跌價所造成的損失。我們輔助農友配銷番茄,也直接向農民收購鮮果來做成果乾。」邱子軒指出,投入加工食品的契機,是為了解決盛產期的產銷問題。至於為何選擇製成果乾,而非其他種類的加工品,乃是希望在延長保鮮期之際,同步鎖住番茄原有的營養素。「我們的帥哥番茄果乾,成分單純,只有加鹽跟糖,沒有添加防腐劑,可以保存8個月。當消費者想吃番茄但不是產季時,或是夏季番茄產量少、價格高時,消費者就可以吃番茄果乾來解解癮,還能攝取到豐富的茄紅素。」

小明番茄的採收期是每年11、12月到隔年3、4月之間,通常1月後會進入盛產期。為了調節供需,鹽水區農會向農民收購過剩的鮮果做成果乾,意外變成當地的明星商品。

當農民的神隊友 運銷宣傳,農會一手包辦

帥哥番茄彰顯了鹽地番茄的獨特口感,先酸後回甘,在微酸中帶有清甜的餘韻。邱子軒回憶,最初得知小明番茄又名「帥哥番茄」時,便決定要善用這個特色。「『帥哥』太有記憶點了!全臺灣那麼多人種番茄,假如要讓消費者認識鹽水番茄,就要找出我們的專屬特色。」邱子軒與農會同仁集思廣益,除了既有的消費群眾外,該如何吸引新的消費族群。「我們保留傳統(包裝)樣式,同時也找了專業的設計團隊,規畫另一種風格。運用不同款式的包裝,引起消費者的注意。」

除了原有的保留傳統包裝樣式,鹽水區農會也找了專業的設計團隊開發新的包裝風格,增加在地農產新亮點。

轉型過程中,鹽水區農會身負農事也媒合的後援重任。「我們堅持以市場均價收購鮮果,並在取得HACCP跟ISO 22000的加工廠製作果乾。既是保障農民的權益,也讓消費者吃得安心。」邱子軒強調,為了確保果乾品質,農會以取得產銷履歷的小明番茄為收購要點,目前共有14位合作農友。「凡符合產銷履歷認證的鮮果,都有詳細的生產紀錄,包括合理施肥、安全用藥的部分。」若政府頒布受惠於農民的農業政策,農會便是串聯兩者的橋梁,「任何政策新知,像產銷履歷、獎勵金或配銷福利等等,我們會透過LINE群組傳達即時資訊給農友,也會不定期邀請市場的人一起開會,跟農民分享銷售的眉角,例如:果實分級的判定標準、要怎麼包裝才容易得到承銷人的青睞、承銷人偏好什麼樣的產品。」此外,邱子軒表示農會正積極開拓販售通路,「我們跟農民有做共同運銷,農民可以使用農會提供的專用箱,把番茄裝箱後,送到各縣市的拍賣市場去拍賣。其中以臺北農產市場的二市,以及三重市場,是我們(運銷)量最大的兩個地方。」

親土.耐心.傳承 沒有祕訣的美味心法

「3甲的田,狀況穩定的話,年產量約6,000公斤,都是分批採收。在採收期,幾乎每天都採。」農友吳承聰說,過去曾種聖運、聖女番茄,但容易裂果的特性讓他苦惱不已,後得知小明番茄的優勢,以及農會的配銷方案,遂加入產銷履歷的行列。「颱風來之前,會先鋪紗網蓋住番茄藤蔓,阻擋強風;高溫的話,就掀開塑膠帆布通風,把稻草鋪在種苗附近,避免種苗過度曝曬;碰到乾旱,沒法事先預防,因為我們這邊都等水庫放水(灌溉用水),沒水就真的沒辦法。」吳承聰認為,只要遵照產銷履歷的合格用藥,便能有效落實病蟲害防治。「以不破壞帆布為原則,收成後會種少量的小西瓜或南瓜,用輪作來讓土地休息。」

吳承聰認為,遵照產銷履歷的合格用藥,便能有效落實小明番茄的病蟲害防治。

身兼鹽水區農會農事小組長的農友吳坤值,農地面積約5公頃,小明番茄年產量約100噸。吳坤值提點了兩項心法,分享給欲從農的新朋友:「首先要考量自身的經濟狀況,能不能負擔農耕機等器械支出、採收人力成本。假設預算不足必須半工半農(邊上班邊務農),甚至變成負債,就會失去初衷。再來要考慮自己的能耐,是不是經得起當農夫的考驗,不管是環境、還是市場的變化。種任何作物都需要耐心跟毅力,尤其農人看天吃飯,做這一行很難大富大貴,只要平平安安,就是順利。」

鹽水區農會的產銷班班長吳秋習,從農三十載,種植面積約6甲。問及產量,吳秋習笑說沒有費心神去計算數字,皆以裝箱數來評估收成狀況。如今與兒子吳合盛協力經營果園,吳秋習成為番茄生產前線的智囊團。問及栽培小明番茄有什麼撇步,他說:「種番茄沒什麼祕訣,重點在於肯學、肯問,不停摸索找出最適合的(栽種方法)。種久了,自然會熟悉番茄的生長情形和整個流程。用心下功夫,就會有所回報。」

鹽水二代青農回流,承襲上一輩的農務經驗,加上農會與臺南場傾力相助,一同為帥哥番茄的崛起,吹奏響亮的號角。

吳秋習與兒子吳合盛協力經營果園,他認為種番茄沒什麼祕訣,只要肯學、肯問,仔細摸索適合的栽種方法,自然會有回報。

小番茄必須以人力採收和耕作機械等成本支出,吳坤值建議想嘗試栽種的農民應事先考量自身經濟狀況。

吳坤值|16年前的《豐年》封面人物

文/張哲誌

從事農業近20年的吳坤值,原先是一位電子業研發工程師,當時臺灣電子產業重心逐漸往中國布局,也在他的人生鋪出一道分岔路。心裡惦念著年近耳順的父母,他決定回到臺南鹽水的家鄉務農,成為當時鹽水屈指可數的返鄉青農。「在那個年代,政府還沒有鼓勵青農返鄉,記得參加改良場課程的時候,幾乎都是50歲以上的農民,學員們看到我都覺得很奇怪。」回想16年前曾受《豐年》團隊採訪,吳坤值正配合改良場栽種國外品種的小番茄,例如Coppola、Daydream。「外國(番茄)品種是一串一串的,像葡萄一樣要用剪刀採收,鮮食吃起來沒有這麼甜,比較常用來入菜。」

問起這16年來,農務上最大的改變是什麼?吳坤值認為是銷售通路和電商。獨具慧眼的他,早在16年前就已開設網路銷售,闖進數位藍海。「那時候較少業者使用,能見度自然比較高。也有跟黑貓合作,曾經在春節檔期,不到1個月接了快4,000盒。反而現在因為電商平臺蓬勃,產季一到,業者同時都在賣,營收也稀釋掉了。」現在吳坤值的銷售則集中在大型通路,像是全聯、家樂福,雖然不會大富大貴,但他認為,只要平平安安,就是順利。

更多文章請見《豐年雜誌》2021年2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