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好好生活】以青春活化老醬缸

謝宜澂、謝宜哲兄弟,御鼎興純手工柴燒黑豆醬油第三代,沒有「棄百萬年薪返鄉打醬油」的灑狗血故事,單純只是兄弟倆見爸媽年邁,便先後返鄉繼承家業,同時推廣優質黑豆醬油。

文字/Claire Chou 攝影/Claire Chou、PJ Huang

在充滿暖陽和時光滋味的醬香中,一缸缸正發酵變身的黑豆醬油,在露天廣場整齊排列,軍容壯盛。這裡是臺灣農業之鄉——雲林西螺,獨特的天候與水質成就醬油釀造工業,更養活整個西螺聚落。

有60年歷史的御鼎興黑豆醬油,始終堅持以小油坊的規模釀造手工醬油。黑豆醬油因著特有的氣味,很長一段時間在臺灣家庭的餐桌上缺席,這樣日晒夜露的生活,曾是謝家兄弟想逃離的領域。弟弟謝宜哲說,從他們有記憶開始,家裡就是個小油商,成長歲月中也曾想過為什麼要每天晒太陽、釀醬油,「不然家裡是賣雞排的也好啊!雞排我還可以吃,醬油我是能拿來幹嘛?」

始終沒有接班計畫的謝家兄弟,一個自海外留學歸國,一個是國立大學碩士,他們也曾嚮往都市的繁華美好,當個上班族坐在辦公室吹冷氣,最後卻思念起西螺的日頭與醬油香,在不滿30歲之際選擇回到家鄉,用青春為家族品牌拚搏。回憶起小時候對家裡的抱怨,兩人都覺得不好意思。

隨著謝宜澂走進醬缸日晒場,他一邊解釋自家醬油釀造的方式,一邊讓我們看每個醬缸內容物的差異,每一缸醬油都有身分證,履歷與釀造方式清楚詳實。但這麼幾十缸醬油,一入缸就得發酵六個月以上,熬的是時間。他們很清楚,若維持父執輩傳統的銷售形式,又要堅持品質,且無法大規模生產的情況下,唯有創新才是出路。除了維持傳統手工釀造的技術外,還做了許多傳統食品坊不懂也不敢做的改變——品牌識別、異業結合、進軍年輕通路等等。為了讓更多民眾了解黑豆醬油的特色與料理方式,兄弟倆跑遍全臺大小市集與展覽,任何可以增加曝光機會的活動都積極參與,為的就是能夠與消費者面對面。

PROFILE

謝宜澂、謝宜哲 御鼎興純手工柴燒黑豆醬油第三代,沒有「棄百萬年薪返鄉
打醬油」的灑狗血故事,單純只是兄弟倆見爸媽年邁,便先後返鄉繼承家業,同時推廣優質黑豆醬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