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比日本更不受萊豬進口衝擊 陳吉仲說三理由

國內每年屠宰8百萬頭豬,豬內臟已供過於求。(圖片提供/畜牧處)

臺灣豬不必怕進口豬?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今(2)日表示,臺灣比日本更不受萊豬進口衝擊有三理由:國內食用國產溫體豬占七成,營養午餐全面用在地食材,加上將清楚標示產地來源國等配套措施做好,就能大幅降低衝擊。他說,「國內一副『腹內』(整副豬內臟)售價才380元,美豬內臟即使在當地不用錢,經過運輸費用都比我們貴」,因此幾乎不會進口。

政府明年將開放含萊克多巴胺豬肉進口,陳吉仲日前以「日本模式」為例,說明開放萊豬進口,不必擔心衝擊臺灣養豬產業。但近來有人指出,臺、日豬肉文化近而不同,真正與臺灣食用習慣相近的是中國及部分歐洲國家,但他們都未開放萊豬;而且,日本開放萊豬進口,但也提出差額關稅等手段,避免衝擊國內養豬產業。

陳吉仲表示,國際上開放萊豬進口國家有101國,其中有萊劑藥證國家27國,允許其國內農民使用萊劑,其他74國則是不允許國內使用、但邊境輸入可用,許多國家都有類似日本模式;他並補充,日本差額關稅在1970年就開始執行,但萊豬則是在2005年才開放進口。

按照日本模式的結果,開放萊豬,反而是加拿大、歐盟豬肉進口增加,美國豬肉進口量減少,日本國內毛豬生產量則沒有變,甚至是微幅增加。陳吉仲指出,臺灣比日本更不會受到開放萊豬進口衝擊有幾個理由,第一,國內有七成溫體豬市場,不會受國外市場影響;第二,學校午餐全部使用在地食材,還可透過需求帶動供給,進口豬肉不會進到這個市場;第三,只要清楚標示及養豬業百億基金等配套措施做好,開放影響就會大幅減少。

陳吉仲並說,全臺每年屠宰8百多萬頭豬,每頭豬都有豬肝、豬心、豬肺、豬腎,國內已供過於求,只用到5百萬頭豬內臟,另3百萬頭都化製當飼料或肥料使用;並且,國內一副「腹內」售價380元,即使美國豬內臟在當地不用錢,經過運輸、儲藏到臺灣加上關稅,也比國內豬內臟貴,因此幾乎不會有美國豬內臟進口,國人飲食習慣也不喜歡用冷凍豬肝、豬腎。

豬肉進口業者日前自主宣誓不進口萊豬,陳吉仲說,「這是市場機制」,政府的工作是把市場制度做好,讓消費者在市場、餐飲場所消費豬肉、豬肉加工品,可以很清楚知道產地來源國,之後市場會自然而然運作,進口業者的宣誓行為反應的就是市場機制,政府則是要確保進口肉品萊劑殘留在安全容許量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