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肉進口商發起自救:只進非萊豬、外箱貼標萊劑未檢出

進口豬肉已被討厭?進口豬肉業績慘跌,進口商發起自救行動宣誓「只進無萊豬肉、落實無萊標示、落實產地標示」。(攝影/記者陳儷方)

明年才會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的豬肉進口,但進口豬肉已先領教被排擠的感覺,豬肉進口商李春來說,業績近來掉了2、3成,他只好邀請同行一起站出來,宣誓「只進無萊豬肉、落實無萊標示、落實產地標示」,聲明他們不會進口萊豬,消費者看到進口豬肉也不必怕。

李春來表示,他以個人力量,一一打電話向進口商詢問邀約自我要求不進口萊豬,豬肉進口商大約有百來家,他聯繫到8、90家業者,今(3)日的聲明大會有70多家業者出席,參與響應業者的進口豬肉市占率加總約有9成,他認為這是一個強而有力的數字,希望大家恢復對進口豬肉的信心。

豬肉進口商發起自救行動,宣誓不進萊豬,期待市場恢復對進口豬肉的信心。(攝影/記者陳儷方)

萊豬開放後,豬肉及豬肉產品必須清楚標示產地,但無法要求標示有無萊劑,李春來說,他們曾向衛福部反映,進口豬肉可以做到是否含萊劑的標示,但衛福部認為若由政府要求標示萊劑,就會形成貿易障礙,雖然政府沒有要求標示萊劑,但業者主動表示標示意願,未來進口豬肉的外箱上面,將會張貼「標示產地:國家;萊劑:未檢出」。

國外豬肉都是冷凍進口,採商業大包裝銷售給餐廳業者或加工業者,李春來指出,進口業者向國外下單時可提要求「不含瘦肉精」,國外供應商就得依約提供,如果被抽驗出有萊劑,即整批退運,供應商得承擔大額損失;進口商可以從源頭就要求萊劑未檢出 而向進口商採購進口豬肉的店家,也可以要求提供無萊劑豬肉,屆時若驗出含萊劑,即使符合安全容許標準,依採購合約也可以要求退貨退款。

李春來表示,他們向國外採購冷凍豬肉價格是以國際行情為準,國際豬價沒跌價,但進口豬肉現在若不降價,已經賣不出去,「都在賠錢」,如果不站出來鄭重聲明不進萊豬,讓市場恢復信心,「就要沒戲唱了」;他說,產業只能自立自強,否則就會被市場淘汰。

灌香腸所使用的腸衣,因為國產數量不夠,現在多是進口腸衣提供支援,有人擔心這可能成為臺灣豬標章的破口。李春來說,進口最多的不是腸衣,而是豬腳,因為臺灣人的滷豬腳太美味,其次是大腸頭,大腸麵線跟炸肥腸很多人愛吃,第3名是嘴邊肉,第4名是肝連,這2項是小吃店黑白切的要角,接著是豬頭皮,這些雜碎、內臟現在就有進口,進口商向供應商要求豬肉不含萊劑,當然也能要求內臟雜碎不含萊劑;至於豬肝豬腎則是不可能進口,因為國產豬肝一副2公斤只值30元,冷凍過的腰子吃起來像紙板,沒有市場。

消費者若拒絕萊豬,李春來認為進口商就不可能進口萊豬,萊豬與非萊豬價格是一樣的,當然會進口好賣的非萊豬,不會進口沒行情的萊豬,進口豬肉都需要凍存,冷凍倉儲費用是不小的負擔,進口業者在沒有價差利基,又會自找麻煩的情況下,不會進口萊豬,「無利可圖的生意,應該沒有業者願意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