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食物日 他里霧農食節超好食

雲林縣斗南鎮農會農食節推出稻米文化餐桌,在地物產從「泥巴到嘴巴」只要30分鐘。(攝影/記者許素惠)

雲林縣斗南鎮農會推動友善耕作及食農教育,為讓更多人重視在地物產,推出農食節,由生態廚師以在地農產設計、創新出新食法,例如牛肉漢餅,強調從「泥巴到嘴巴」只要30分鐘的新鮮甘甜特色。此外,也訂出每月15日為斗南「食物日」,提供鎮內國中小午餐竹筍、絲瓜、臺灣牛肉等在地特產,讓學生藉由「好食」認識家鄉特產,珍惜食物。

他里霧(斗南舊名)農食節本月21、22日登場,生態廚師留安昇帶領斗南鎮農會家政班婆婆媽媽特別規畫了季節限定的稻米文化餐桌,食材全部是當季鮮採的斗南農特產品,名聞遐邇的越光米、絲瓜、馬鈴薯、胡蘿蔔、竹筍、牛肉等。

留安昇結合在地物產端出20道創意料理,包括「洋芋花」同時可以品嘗到馬鈴薯泥、薯餅及薯片口感;以胡蘿蔔做成的「紅龜粿」,內餡是米布丁;最令人耳目一新、顛覆傳統味蕾的是「牛肉漢餅」,概念來自於威靈頓牛肉,以漢式喜餅皮取代酥皮,賦予牛肉創新的口味等。

牛肉漢餅和威靈頓牛肉異曲同工,賦予牛肉創新口味。(攝影/記者許素惠)

農糧署中區分署專員陳志鈴指出,斗南鎮農會這幾年積極致力食農教育,除了學校扎根外,稻田餐桌更擴展至社會各行各業人士參與,讓大家了解食物旅程,以及土地到餐桌其實可以很友善、健康且天然。雲林縣副縣長謝淑亞說,住雲林很幸福,因為吃的都是產地鮮採,稻田餐桌能體驗採收、烹煮到品嘗「泥巴到嘴巴」只要30分鐘。

斗南鎮農會總幹事張燕容表示,斗南是生產越光米重鎮,臺灣重要糧倉,飲食除了追求美味外,也要謹慎選擇食物,注重安全、健康與兼顧環境永續,所以斗南鎮農會近年力推友善耕作和食農教育,集思廣益激盪出許多創新作為。

張燕容強調,往下扎根的食農教育不再只有空口說白話,而是真實地讓孩子吃,特地將每月的15日訂為斗南「食物日」,就是「15日」的諧音,根據季節提供全鎮國中小學斗南農特產為營養午餐食材,享用前先播放由土地或牧場到餐桌的食物旅程影片,使學童知道吃的食物怎麼來的,吃起來更有味道及感覺,昨日15日恰好周日放假,所以往後延一天,今天中午吃的主食是在地的臺灣牛肉,白米就是越光米。

雲林縣斗南全鎮國中小學生每月15日「斗南食物日」都可以吃到在地的優質農產品,如牛肉、馬鈴薯等。(攝影/記者許素惠)

斗南鎮農會企畫部主任張耀裕指出,他里霧農食節除了稻米文化餐桌,還有友善市集、食農教育闖關,同時有音樂演出,手作體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