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與人】十數年換來的一口美味

曬愛玉

文字.攝影黃名毅

愛玉是臺灣特有種,靠藤蔓依附在森林裡的岩石或大樹枝幹上,直到爬上樹冠頂層照射到陽光,才會開花結果。因此,想採收野生愛玉的成熟果實,可能需要等待十幾年。林班地的野生愛玉則是林務局採招標方式、開放競標,得標取得採收權才能進入森林採集野生愛玉。

9 月是愛玉果實成熟的時節,愛玉雌雄異株,只有雌性的愛玉果實能夠洗出果膠, 所以採收時需判斷是否為雌性果。這次來到阿里山鄉的特富野部落,跟著莊健德採收愛玉,主人家趁著採收冬茶及麻竹筍的空檔, 請其他族人來幫忙整理愛玉。採收時通常兩人一組,一個徒手爬到好幾層樓高的樹上, 帶著前端綁上鐮刀的竹竿採果,另一位在樹下撿拾愛玉果實。採收作業通常早上進行, 中午前就必須收集回去進行下個步驟,避免剛採下的果實受潮發霉。

愛玉果會分泌帶有黏性膠質的白色乳汁,族人需手沾麵粉,持工具去頭削皮,並劃上一刀方便後續翻面。去皮的果實經過兩天日晒變軟後,再自劃開的開口,翻出果實內部,露出布滿愛玉籽的面,繼續日晒或低溫烘乾數日,就可輕易地從乾燥的果核上刮下愛玉籽。

愛玉果長得有點像小顆未熟的芒果

PROFILE

黃名毅

黃名毅,返鄉青農,從不願回鄉到接受並習慣。透過自學拍攝技巧,將生活點滴轉為影像日記,分享給更多人了解。未來,希望可以結合在地產業、社區發展等元素,讓更多年輕人願意回鄉發展。

專欄簡介

這塊土地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不同的生活方式。作者返鄉後,體會農事甘苦,希望透過鏡 頭的轉譯,讓更多人看 見農事勞動人群的打拚身影,也才能發現,農村正萌發著許多可能。


更多文章請見《鄉間小路》2018年01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