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洋蔥與原生種小黑豆精釀,恆春農會推出全臺第一支洋蔥醬油

文/林宜潔 首圖攝影/林宜潔 攝影/林宜潔
落山風一吹起,就是屏東恆春半島洋蔥的栽種季節。恆春半島洋蔥產量佔全臺近半,近年因與中部洋蔥產季重疊,銷售競爭壓力大。為突顯恆春半島洋蔥特色,恆春鎮農會昨(5日)發表全臺第一支「洋蔥醬油」,結合恆春特產洋蔥與原生種小黑豆,提高洋蔥附加價值,還可充分利用佔比約兩成的洋蔥格外品,未來期望進入家戶成為必備調味醬料,找到恆春洋蔥新定位。

恆春洋蔥結合在地黑豆,搶攻醬料市場

洋蔥是恆春半島的重要經濟作物,佔恆春半島的農業產值約三分之一,今年年初,因與中部洋蔥產季重疊,價格競爭壓力大,屏東縣長潘孟安還特地帶領產地農民,包車北上到臺北農產公司為恆春洋蔥拍賣助陣。

恆春半島洋蔥種植面積約600公頃,年產量約4萬噸,佔全臺洋蔥總產量近半。恆春鎮農會之前曾推出洋蔥紅酒、洋蔥面膜,這次適逢恆春鎮農會百年生日,又推出全新力作「洋蔥醬油」,委託屏東科技大學開發,要以百分之百的恆春味,在明年三、四月洋蔥產季來到之前,為洋蔥產銷做好萬全準備。

「洋蔥的產銷問題複雜,一部份原因是盤商操控、跟中部產區產季重疊,另外最重要就是沒有品牌識別度。」屏東縣政府農業處副處長鄭永裕說明,屏東縣政府去年也輔導恆春鎮、枋山、車城地區農會註冊「落山風洋蔥」產地商標,希望建立恆春洋蔥的品牌特色。

恆春鎮農會總幹事林順和表示,洋蔥是恆春農民最重要的收入來源,開發洋蔥醬油,除了建立品牌,還可以處理佔比約兩成的洋蔥格外品。「外表不好看的洋蔥可以拿去做加工,市場上的洋蔥也能維持價格水準。」

恆春半島洋蔥產量佔全臺洋蔥總產量近半,昨(5日)恆春鎮農會百年慶生,也舉辦全臺第一支洋蔥醬油發表會。(圖片提供/紅氣球書屋)

洋蔥醬油成本高,研發難度也高

協助研發洋蔥醬油的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食品科學系教授謝寶全表示,屏東的醬油很有名,全屏東有20幾家醬油廠,「我在屏東科技大學服務39年,也做了39年的醬油,這支洋蔥醬油製作難度真的很高。」

謝寶全指出,洋蔥是生產於地底下的球莖,因為帶有一種可以耐160度高溫的菌株,讓洋蔥醬油製作十分困難「一旦經過高溫殺菌,就失去洋蔥的味道。」他說,嘗試失敗非常多次,才找到保持洋蔥鮮甜味道的製作方法。

「一罐330ml的醬油要用掉5公斤的洋蔥。」林順和指出,跟屏科大研究了兩年才研發成功的洋蔥醬油成本不斐,一瓶小小的醬油,就要使用5公斤的洋蔥去搾汁。榨汁後的洋蔥渣也不浪費,林順和說,洋蔥渣還有豐富的口感跟味道,團隊已緊鑼密鼓加緊研究洋蔥渣製作拌麵醬的配方,是下一個預備推出的洋蔥商品。

洋蔥醬油發表會場邀集10家恆春在地的廚藝達人,使用洋蔥醬油製作家常肉燥,吸引現場民眾排隊嚐鮮。

聯合恆春在地業者,尋找屏東肉燥飯新口味

洋蔥醬油發表會上,不只有醬油可以看,還有美食可以吃。恆春鎮農會特地邀來10家恆春在地餐廳業者共襄盛舉,搶先使用洋蔥醬油,端出各具特色風味的滷肉燥。會場上可見民眾每人端著白飯,到每個攤位淋上肉燥吃得很盡興。

擔任這次活動統籌,發想滷肉飯提案的郭德慧指出,滷肉飯可以說是臺灣最平民也最多變的小吃,全臺各地都有不同滋味的滷肉飯,甚至每個家庭主婦心中都有自己的滷肉飯食譜 。「北部可能偏鹹、南部像是臺南大多數偏甜,屏東一直沒有自己代表性的滷肉飯口味。」

郭德慧說,以洋蔥醬油滷出來的肉燥與臺南肉燥的甜味明顯不同,參與研發的師傅們也都反應,加入洋蔥醬油後,肉燥有一股特別的鮮甜味,非常解膩。「未來洋蔥醬油如果推展出去,一定會變成恆春的金字招牌。」

林順和說明,洋蔥醬油下週一就會在恆春鎮農會超市上架販售,之後也會陸續鋪貨到其它通路,未來也希望打入外銷市場,一步步創造恆春洋蔥的新價值。

全臺各地的肉燥飯皆有不同滋味,洋蔥醬油的出現,或將創造屏東肉燥的全新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