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大供灌解決雜草管理問題,花蓮有機稻農曾國旗奪下稻米達人競賽季軍

文/林慧貞 攝影/林慧貞

花蓮有許多地方未納入農田水利會灌溉區,只能看天吃飯,去年農委會擴大供灌花蓮南部798.41公頃,其中玉里鎮的長良有機專區是優先實施對象,沒想到其中一位受惠農民曾國旗,今年就靠著這塊田一舉奪下「107年臺灣稻米達人冠軍選拔賽」季軍。農委會農田水利處表示,未來將持續擴大灌區,為了避免影響原有灌區的水源,會優先以水源有餘裕、有機專區、自產自銷農民為主。

灌區外看天吃飯,農民搶水自求多福

上周三剛出爐的「107年臺灣稻米達人冠軍選拔賽」,米種「高雄147號」獨占鰲頭,六個得獎名額中囊括四席,花蓮縣玉里鎮農民曾國旗靠著「臺南16號」,殺出高雄147號重圍,獲得有機米組季軍,但在去年以前,他時常面臨無水可耕的窘境,得與人「搶水」才能確保水稻收成,因為他的田不在水利會灌區內。

農委會計算,全臺68萬公頃可供糧食生產的農地,有37萬公頃未納入農田水利會灌區服務,自去年起,農委會農田水利處就陸續規劃擴大灌區,初步通過臺東縣池上鄉、關山鎮、鹿野鄉、花蓮縣玉里鎮、富里鄉、南投縣埔里鎮共1858公頃農地,納入水利會服務範圍的程序。

上週五農田水利處長謝勝信到曾國旗的產區長良有機專區,巡視擴大灌區進度,曾國旗開心地直道謝,一邊自嘲地說,還沒供灌前,自己的田因為沒有水,一直長雜草,損失慘重,「我還在研究稗草可不可以賣錢,有抗癌療效嗎?」

農田水利處處長謝勝信(左)巡視玉里農民曾國旗(右)擴大供灌情形

曾國旗承租長良有機專區47公頃土地,他表示,一開始進場時水利設施就不好,田地也佈滿石頭,有機農業不用除草劑,需要長時間淹灌抑制長草,但因不在灌區內,大家只能用搶的,宛如現代版搶水械鬥。

也由於只能看天吃飯,稻子最需水的分蘗期往往因為太乾旱,導致分蘗不足,最低紀錄只有收成3割(每分地收成一百台斤濕穀為1割),供灌後則增加到7割,非常感謝擴大灌區,讓自己和後續的年輕人有機會參與稻米比賽。

擴大灌區以水源充足處、自產自銷農民優先

除了穩定供水,納入灌區也能緩解水災問題,另一個知名的玉里農民「小劍劍」謝銘鍵的稻田,2016年莫蘭蒂颱風後水淹半身高,他到田裡拍了一支跳水影片,自我解嘲稻田在灌區外,淹水無人協助的辛酸,引發網友熱烈迴響。此次他也成了受惠者,納入灌區後,當地水利會負責修繕相關設施,他表示,後續就沒有淹這麼大的水了。

雖然獲得農民好評,不過外界也曾反映,有些地方本就是水源缺乏區,長期種旱作,不適合納入灌區。

對此,謝勝信表示,擴大供灌會優先以水源充足的區域、自產自銷農民、有機專區、非水稻區為主,避免影響到原有灌區的農民,同時也不增加公糧倉庫負擔。

舉例來說,長良有機專區隸屬退輔會土地,面積廣達250公頃,是全臺面積數一數二大的有機專區,承租農民都以自產自銷為主,沒繳公糧,附近水源也充足,因此成為優先擴大灌區對象;西部有些要求擴大供灌的地區仍以種水稻繳公糧為主,農委會就會「踩煞車」。

曾國旗則認為,擴大灌區給予農民耕作時更大的空間,例如自己就會採水旱輪作,一期種稻,一期種小麥或大豆,減低病蟲害,若乾旱時水不夠,可以機動調整一期從水稻轉為旱作。

長良有機專區缺乏水利設施,導致稻子分蘗不足,供灌後產量則從3割增加到7割

增加灌區同時也要開源

對於外界關注灌溉水不夠用的問題,謝勝信表示,擴大灌區後,水利處同時也會開源,例如從固有的攔砂壩調蓄池引水,或者在鄰近地區作儲水池、調查水土保持局的蓄水池和水塔,作為調蓄空間。

農田水利處預估,今年將有宜蘭、新竹、南投、彰化、高雄、屏東、臺東及花蓮地區,約2400公頃農地可完成納入水利會服務範圍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