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農改場、亞蔬攜手育成甜椒「台中亞蔬1號、2號」 抗病豐產每分地逾6.6公噸

臺中區農業改良場育成「台中亞蔬1號、2號」,果實端正、大小一致,品質佳,適合通路販售。(攝影/游昇俯)

彩色甜椒(或稱彩椒、甜椒)國內市場需求逐漸增加,但國內主要品種均為歐美國家育成及進口,對國內氣候適應性、抗病性較差,農民選擇也受限。農業部臺中區農業改良場與「亞蔬─世界蔬菜中心」合作育成紅、黃色甜椒「台中亞蔬1號、2號」,果肉厚、甜度高,果面平滑有光澤,產量可達每分地6,600公斤以上,還具馬鈴薯Y病毒、辣椒葉脈斑駁病毒等抗病性,農民更好栽培。

茄科果菜類蔬菜番椒,依辣度有無、是否具辣椒素,可分為辣椒及甜椒。國內甜椒111年全臺種植面積已達1,242公頃,秋冬季主要栽培中南部平地,夏季則多種植在中部山區,國內以南投縣信義鄉及仁愛鄉為前二大栽培鄉鎮。

臺中區農業改良場今日發表甜椒新品種「台中亞蔬1號、2號」。(圖片提供/農業部)

國內以方形甜椒品種最受消費者歡迎,亞蔬在99至105年間蒐集種原並純化,106年起由臺中農改場進行雜交選拔,育成紅色甜椒「台中亞蔬1號」,單果重150至200公克,抗馬鈴薯Y病毒及番茄嵌紋病毒,也耐辣椒葉脈斑駁病毒及番椒疫病;黃色甜椒「台中亞蔬2號」單果重160至210公克,抗辣椒葉脈斑駁病毒、馬鈴薯Y病毒及細菌性斑點病,也耐番椒疫病,有利農民栽培。

這兩個品種均屬豐產品種,果實不易脫落、著果多,夏季在中部山區種植,「台中亞蔬1號」產量每分地7,190公斤、「台中亞蔬2號」6,660公斤,與進口品種比較沒有顯著差異,「台中亞蔬1號」甚至稍高。

臺中農改場助理研究員林煜恒表示,兩個品種果肉厚,果面平滑、光澤多,果實端正、大小一致,品質佳,很適合超市通路販售;他說,國內育成品種可避免因疫情、航運受阻等國際貿易中斷時影響國內生產,這兩個品種已取得國內品種權,今年公告技轉完成,國內種苗業者就可販售種子,最快明年即有相關農產上市。

甜椒適合多種料理方式。圖為焗烤甜椒。(攝影/游昇俯)

甜椒適合多種料理方式,「台中亞蔬1號」糖度7度、「台中亞蔬2號」6度,甚至可作為水果生食。臺中農改場場長楊宏瑛表示,國人深受廣告影響,都認為奇異果營養豐富,但論每百公克維生素C含量,紅皮甜椒有137.7毫克、黃皮甜椒127.5毫克,「奇異果(73毫克)沒得比,蘋果(4.9毫克)更不用講」,吃100公克甜椒,就可滿足成人一天所需維他命C。

甜椒維生素C含量高。(圖片提供/臺中區農業改良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