睽違17年石虎再度現蹤臺南!保育軸帶影像曝光 林業署評估納生態服務給付

林業署嘉義分署國土生態綠網計畫在曾文溪下游的紅外線自動相機,7月15日晚間拍攝到瀕臨絕種的保育類野生動物石虎。(圖片來源/林業署提供影像截圖)

林業署嘉義分署國土生態綠網計畫在曾文溪下游的紅外線自動相機,7月15日晚間拍攝到瀕臨絕種的保育類野生動物石虎。(圖片來源/林業署提供影像截圖)

不只苗栗、臺中、南投有石虎,臺南也有!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推動國土生態綠網計畫,與臺南市野生動物保育學會合作,在嘉南地區進行淺山平原野生哺乳類潛在移動廊道調查,在曾文溪下游架設紅外線自動相機,7月15日晚間9時38分拍攝到瀕臨絕種的保育類野生動物石虎。這是自95年臺南白河鹿寮水庫有發現紀錄後,石虎再次於臺南現蹤。

林業保育署表示,石虎除了在苗、中、投有穩定族群,近年在新竹、彰化及嘉義均有零星發現紀錄,此次在更南端的曾文溪下游發現別具意義。除了石虎,曾文溪高灘地自動相機也曾拍攝到食蟹獴、白鼻心、臺灣野兔、環頸雉、竹雞,以及同為瀕臨絕種保育類的草鴞等物種,嘉義分署已提報將此區域草鴞納入生態給付方案,後續也將評估納入石虎,引導物種、棲地保育。

石虎睽違17年再次現蹤台南,在曾文溪下游被發現。(影像提供/林業署)
曾文溪是瀕危保育類草鴞的重要棲地。(影像提供/林業署)
曾文溪高灘地棲地型態。圖非發現石虎地點。(圖片提供/林業署)

臺灣以中央山脈為主的國有森林區受到良好保護,但包括石虎在內、有6成多保育類野生動物主要棲息在海拔1千公尺以下的淺山地區丘陵、平原,與人類生活範圍高度重疊。這個範圍多為國有林區外的私有地,可能因土地開發造成棲地流失,農林活動、滅鼠藥、路殺及遊蕩犬貓攻擊等多種因素,威脅到保育類物種生存。

因應淺山平原區域因開發造成生物棲地破碎化等問題,林業保育署從107年起推動「國土生態保育綠色網絡建置計畫」,希望透過資源整合及跨部會專業分工,合作串聯各類型生態棲地與生物多樣性熱點;國土生態綠網至今已在全臺指認45條區域保育軸帶,此次拍攝到石虎的臺南曾文溪下游,即位於「曾文溪流域保育軸帶」。

萌萌的食蟹獴在高灘地樹林裡閒逛。(影像提供/林業署)
華麗的環頸雉在樹叢中覓食。(影像提供/林業署)
臺灣野兔在草叢中覓食。(影像提供/林業署)
「雞狗乖!」竹雞也在河川高灘地出現。(影像提供/林業署)
夜晚出沒的白鼻心。(影像提供/林業署)

「曾文溪流域保育軸帶」是由嘉義分署與經濟部水利署第六河川局共同合作推動,藉由讓河川藍帶與周邊綠帶串連成藍綠網絡,保育水系與周邊區域各種關注物種。農業部還能透過「瀕危物種及重要棲地生態服務給付推動方案」的政策工具,整合農業發展與棲地保育,以友善生產、巡護棲地等方式促進國土生態綠網的棲地串連、物種保育。

林業保育署簡任技正鄭伊娟表示,保育類草鴞也是以曾文溪高灘地草生地作為主要繁殖、棲息區域,嘉義分署已提報將草鴞納生態給付方案,後續也將邀請專家學者評估此區域石虎族群狀態,若能納入生態給付方案,將以曾文溪流域保育軸帶中有石虎出沒的鄉鎮為適用範圍。

研究人員在高灘地設置自動相機監測野生動物活動。(圖片提供/林業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