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施美琴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科長、徐一平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工程員、楊明諭 魔方數位有限公司資深規劃師
圖/楊明諭 魔方數位有限公司資深規劃師 、黃守仁 無負擔農村生活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
沿著蜿蜒的內山公路行經峨眉,一旁峨眉溪流水潺潺,雪白桐花點綴遠山。轉過急彎、拐進竹49線狹窄的赤柯山農路,取而代之的是綿延整片山坡的桶柑果園,隨風搖曳的深遠竹林,倒映山影的悠悠大埤,還有那成群結隊、搖搖晃晃地行走於田埂的菜鴨。在無負擔社區裡,你聽不見往來喧鬧的車聲與人聲,只聞此起彼落的鳥聲與蛙鳴,述說無負擔社區建立短短9年時間,居民與產業和土地和諧共生的耕耘軌跡。
以友善農法重生突破傳統桶柑產業單一化
無負擔社區所在的新竹縣峨眉鄉,分屬竹東丘陵南段及獅頭山山地,全區皆為海拔500公尺以下的丘陵地。清代先民順應地形開闢梯田、蓄水種稻,日治時期則以茶產業為重心,以主攻外銷市場的東方美人茶風靡歐美。到了民國時期,則改以經濟價值高的桶柑為黃金產業。在得天獨厚的環境優勢下,桶柑年產量可達5,000~6,000公噸,占全臺年產量10%,也是全臺最大的桶柑產區。
桶柑養育了在地家族,也為農民賺進好幾棟美輪美奐的樓仔厝,其他農友嗅到商機、爭相轉行,一窩蜂開啟的栽種熱潮,換來結果便是供過於求導致的價格下跌,以及產業單一化的長遠隱憂。1980年新竹科學園區完工後,青壯年人才轉向投入產值更高的高科技產業,人口更是以「攜家帶眷」的型態快速遷出。依賴密集勞力及經驗傳承的農產業後繼無人、被迫廢耕,全村也陷入空城般的寂寥窘境。根據2017年9月統計數據,湖光村1~6鄰總面積3.4平方公里的土地,僅有143戶、416人,部分家戶更非長住於此。
「人家是青年洄游,我們這種叫做『老年返鄉』啦。」少小離家老大回的無負擔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黃守仁,過去從事半導體產業,也曾是國人口中的竹科新貴。每當回到老家,看著進入村落那條日漸荒涼的農路,還有幾乎被蔓生竹林所掩蓋的古厝,心中從擔憂不捨,逐漸轉為堅定改變的決心,至此開啟了返鄉投入農村再生發展的契機。黃守仁笑著表示,當年回到社區拜訪家戶時,還需親戚及耆老陪同,免得被人當作詐騙集團報警處理。
社區所在位置因地形及距離區隔,難以加入鄰近峨眉湖的湖光社區發展協會。黃守仁、無負擔社區總幹事曾仁炫、無負擔農場主人劉盛展等人於是串聯在地小農,以集結農夫的夢想(United Farmers’ Dream, UFD)為理念,聯合創辦了「無負擔生活產業發展協會」,涵蓋相近鄰里組成無負擔社區。社區核心幹部以科技業的縝密思維進行經營管理,發展生產者與土地環境生態永續的友善農法,並朝環境保育、產業發展與長者照顧等核心面向邁進。
「打夜學」凝聚共識 推動農村再生有效率
2016年開始,在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簡稱水保局)的協助下,無負擔社區僅花1年半時間,便完成農村再生培根四階段課程,接續通過農村再生計畫,並獲得新竹縣金牌農村銅牌社區肯定。其中經「打夜學」所凝聚的發展共識,是加速社區推動改造的重要關鍵。打夜學起源於清末民初,因地處偏遠、就學不易而緣起,望族聘請老師、開設漢學堂,於夜間點燈教導孩童及媳婦習字。無負擔居民承襲傳統,每週五晚間定期召開集會,除了經驗傳承分享,也藉此凝聚社區對未來發展方向的共識。
社區推動農村再生培根期間,臺灣接續爆發多起劣質油品食安問題,引發社會大眾對食品安全問題的普遍關注,也讓無負擔社區居民看見新興產業的發展機會。社區成員們經過1年討論,最後決定挑選管理簡單、病蟲害較少的軟枝小果種豐產系苦茶樹進行試種。2017年新竹縣峨眉油茶產銷班正式成立,在峨眉鄉農會、茶業改良場及桃園區農業改良場等單位協力下,輔導班員以生態友善與有機方式栽培管理,生產並製造優質純正的苦茶油,班員也主動積極至三灣、湖口等地的產銷班及加工單位學習請益。
「我們的苦茶油通過有機、產銷履歷,還有食品安全管理系統 ISO 22000、HACCP認證和清真認證,安心優質掛保證!」隱身於咸豐草草叢、黃頭鷺穿梭覓食的苦茶樹園,是社區施行友善農法的最佳證明。赤柯山油茶工坊總經理張為欽表示,社區苦茶油產品產銷履歷驗證目前已達6.8公頃,今年預計再新增13.2公頃,除了在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的資源協助下採智慧科技監測管理,水保局也透過營造打卡意象、茶園步道、觀景平台及多功能綠地廣場,強化苦茶油體驗園區的六級產業化發展模式,在生產、加工、行銷上發揮相乘的綜效。
極端氣候拉警報 活化百年農塘幫大忙
2021年臺灣百年大旱, 以及今(2023)年上半年拉警報的水情,無負擔社區的苦茶樹園皆能安然度過,不得不提到隱於社區的重要功臣——坡地農塘。黃守仁提到,社區過去有著30多座大小農塘用於灌溉,其中幾座開發歷史可追溯至清朝。然而經歷數十年光陰,隨著土地廢耕,加上邊坡崩落導致的淤積陸化,多數農塘已遠不及當年一半的蓄水量,喪失了既有灌溉功能及文化價值。2018年起,在水保局協助下,首先針對溫家宗祠福田周邊的農塘環境著手改善,去年再度攜手合作,活化苦茶體驗園區入口處下方的農塘設施。
沿著老茄苳樹觀景亭的階梯往下走,可見外型優美、水質清澈的農塘,被叢生的香蒲及野薑花所環繞,一旁的坡地種有桶柑、檸檬、砂糖橘等果樹,枝葉伸展,為步道築起自然的綠色隧道。程泰工程技術顧問張為傑技師說明,場域以創造自然農塘地景為理念設計,由塘底清淤挖出的底泥,現地直接回收,填入大型太空包以穩定護坡,並搭配多孔隙的蜂巢格網及砌石工法加速植生復育,落實節能減碳的環保理念,改善後已觀察到水鳥、穿山甲棲息覓食的蹤跡。就產業面來看,活化後的農塘總蓄水量達2,100立方公尺,用於灌溉的受益面積擴大4倍,受益戶更提升至8戶之多。
除了農塘的清淤活化,設計團隊在水路調整及水質淨化上的設計,也讓在地居民豎起大拇指。苦茶體驗區入口的幾戶人家因地勢較低,每逢大雨便深受淹水所苦。透過新設置的排水溝以及蒐集家庭汙水的管路,可將雨水和汙水集中匯流排入道路下方的靜水池,再經管線流入栽種有輪傘莎草及齒葉睡蓮的砌石淨水池,攔截其中顆粒較大的土砂粒;接續進入鋪有礫石的排卵石水道,沉降漂浮於水中的懸浮物質;再來流入生長有滿滿水金英的水池,吸收可能造成水體優養化的氮、磷等成分,最後流至生態農塘中貯存。汙水經過挺水與浮水植物組成的「表面流式人工溼地」層層過濾,轉化為品質安心的好水,充分應用於社區農產業灌溉,展現水循環永續利用的價值。
「品嘗完我們社區的苦茶油特色風味餐,一定要到下面農塘去散散步、看風景,去過的都很喜歡!」同時經營悅鄉田園餐廳的黃守仁,一邊燒著龍眼木準備桶柑窯烤麵包,一邊向到訪社區的遊客做導覽介紹。環繞百年農塘的近自然仿枕木步道是親近自然綠意的漫步路徑,步道外側的砌石溝除由社區放養臺灣蜆及原生魚種進行生態復育外,亦為親子家庭一同聆聽流水潺潺、夏日清涼戲水的好所在。
在居民團結齊心的耕耘下,無負擔社區整合產銷班、有機農場、苦茶油工廠及食宿場域,承襲客家族群傳統勤慎誠樸的精神,持續推動農村再生、生態保育、友善農業等永續理念。至於坐落社區百年光陰,養育世代湖光村村民的的大小農塘,除了得以傳承珍貴的農業文化地景,也默默擔當守護社區的最強後盾,涵養水源、滋潤大地,持續活化產業,帶領居民創造「無負擔」的精采生活。(水土保持局於2023年8月1日升格為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