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支燉飯水稻品種「花蓮26號」 耐煮、口感勝進口米 還抗稻熱病

花蓮農改場育成國內首支燉飯專用稻米品種「花蓮26號」。(圖片提供/花蓮農改場)

夏日炎炎吃不下白飯,許多人可能轉而選擇燉飯料理。餐飲業為了製作燉飯,每年會自國外進口近300公噸燉飯用米,國內尚無燉飯專用米品種,因此農委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以義大利米種作為親本,耗時7年育成「花蓮26號」,穀粒大、直鏈澱粉比例高,耐煮、適合燉飯烹調方式,口感優於目前市售主流進口米,且抗稻熱病、產量穩定,更適合在地栽培。

國內製作燉飯市售米主要為義大利米種Arborio,花蓮農改場曾嘗試引進此品種在國內栽培,但卻有產量偏低,且容易感染稻熱病的問題。花蓮農改場因此於國家作物種原中心找到穀粒大、直鏈澱粉比例高的義大利米種Vialone Nano,與國內抗稻熱病米種「臺東30號」雜交,育成適合燉飯用途的稉稻品種「花稉育228號」,日前經審查正式命名為「花蓮26號」。

花蓮農改場農藝研究室主持人黃佳興(左)、助理研究員李睿家(右)共同育成水稻品系「花稉育228號」,已正式命名為「花蓮26號」。(圖片提供/花蓮農改場)

花蓮26號育種者、花蓮農改場農藝研究室主持人黃佳興表示,燉飯烹調方式不用電鍋,而是將生米直接拿去煮,烹調過程可能反覆加入3、4次高湯,讓米粒吸收湯汁,因此燉飯用米需要較大米粒,直鏈澱粉高、心白大的米種,比較耐煮、不容易煮爛,米粒煮熟中心可保持彈牙口感。

花蓮26號直鏈澱粉比例高,穀粒大,稻穀千粒重達35公克,對比中晚熟稉稻對照品種「台稉9號」僅25公克,差距顯著,是目前國內稉稻品種中穀粒最大者。黃佳興指出,花蓮場以同樣烹調方式實測、感官品評,花蓮26號製作燉飯口感勝市售主流米種Arborio,且花蓮26號儲藏性佳,經常溫儲藏4個月後再拿去做燉飯,口感仍優於Arborio,是具有替代進口潛力的燉飯用米。

稻穀比較,圖左至右為台稉9號、花蓮26號、Vialone Nano。(圖片提供/花蓮農改場)

白米比較,圖左至右為台稉9號、花蓮26號、Vialone Nano。可看出花蓮26號心白大的特徵。(圖片提供/花蓮農改場)

花蓮26號一期作生育期約125天、二期作115天,比台稉9號長約3至5天;花蓮26號一期作產量每公頃5,500公斤、二期作4,500公斤,則與台稉9號相當。黃佳興說,花蓮26號脫粒率適中,適合機械收穫,經過稻熱病耐抗性檢定,花蓮26號對葉稻熱病、穗稻熱病抗病性均有中抗等級,適合農友栽培。

花蓮農改場希望引介花蓮26號給國內餐飲業供應商使用,讓通路商與農民契作,替代進口稻米,換算國內燉飯米需求最多栽培面積可達4、50公頃,現已有兩家供應商對此品種有興趣。黃佳興說,申請登記品種權程序較複雜,花蓮26號預計明年申請品種權,但今年可望先公告技轉推廣農民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