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間梅子青如豆 臺灣梅子從外銷轉內銷的命運進行曲

像春日微風的青梅。

像春日微風的青梅。

文.圖/楊淑芬 文字工作者

春日明亮,信義鄉梅子夢工廠人聲鼎沸,許多人圍著長桌,桌上是脆綠得如同春天微風的青梅,一顆顆圓滾滾。眾人灑上粗鹽奮力在圓盤中搓捻著,這個步驟是殺青,把青梅中酸澀的味道去除,要做一罐甜美爽口的脆梅;這也是春日即景,梅子成熟時已經走入民間生活,人人都可以自釀一罎美酒、一瓶梅醋或是一罐脆梅。

臺灣的青梅曾經是出口的大宗水果,尤以日本為主,日本人深信梅子是最健康的食品,一碗米飯、一個便當都要放上一顆梅子。日本梅酒名聞遐邇,還訂定6月11日是「梅酒日」。早年日本這些梅子都由臺灣進口,曾幾何時中國華中梅子傾銷,臺灣青梅的外銷市場被中國青梅擠下。當外銷斷路,市場收購價跌落谷底,這個命運的大轉折,逼迫梅農們轉個彎,開始自行研發成品,強化內銷。小農自製梅酒,也開放梅園做觀光採收,促成梅子成熟季節南北都有梅子體驗課程。

梅子體驗課程。
春分一簍梅,大家奮力搓梅子,大人小孩都能上手。

從中國移植而來的臺灣梅子

梅子屬於薔薇科桃李屬,是亞洲特有的作物,在臺灣、中國、日本、韓國、東南亞都有栽種的記錄,其中以中國的華中、華南一帶種植面積最大。臺灣常見的青梅品種有大青、山連、長藤、桃形梅、胭脂梅及萬山等,梅果成熟期約在3月下旬至4月下旬。

臺灣的梅園也是從中國移入種植,約有300多年歷史,1684年《臺灣府志》寫著「龍湖岩在諸羅縣開化里。陳永華建。環岩,皆山也;前有潭,名龍潭。潭之左右,列植楊柳、桃花;亭內碧蓮浮水,蒼檜摩空,又有青梅數株,眾木茂榮,晚山入畫……」

1944年根據臺灣總督府農業試驗所《臺灣農家要覽》記載,梅樹生長在臺灣臺中州南投郡濁水溪上游、新竹州桃園郡在海拔700~1,000公尺的山坡地,都有野生種,當時以員林、竹崎、新埔等地栽種最多。後來不斷擴展,目前產地分布在南投縣信義鄉、水里鄉、國姓鄉、仁愛鄉,臺中市東勢區、和平區,臺南市楠西區,高雄市六龜區、桃源區,花蓮縣富里鄉,臺東縣延平鄉、東河鄉、池上鄉、鹿野鄉等地。

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統計,1955年全臺梅子生產量僅有3,046公噸,隨後逐年增加,加工品外銷數量增加。市場的需求促使1981年臺灣梅的種植面積擴展到4,584公頃,年產量約有74,492公噸,在26年中增加了近24倍;產量的增加相當可觀,1981年以後臺灣梅產業持續成長,在1997年達到最高,產值達新臺幣31.5億元。

青梅的出口則在1990年達到最高量,共有2,992公噸;隔年瞬間摔落,掉到2,000公噸以下,1993年再摔,只出口973公噸,不到原來的一半,直到2010年後出口量都只有200公噸以下。

滿山遍野粗放的梅嶺梅子

臺南楠西區梅嶺以梅為名,也是臺南地區重要的梅子生產地,梅嶺的故事也是臺灣梅子發展故事,早年梅嶺稱為「香蕉山」,海拔高氣溫低,整個梅嶺都是山蕉,又Q又好吃,曾經是日本皇室最愛,即使外皮熟透了,仍保有山蕉的Q度,但是交通不便,競爭力不如高雄旗山。

這個時候從鄰近的嘉義竹崎引進梅樹,農民發現「香蕉山」更適合栽種梅樹,梅樹適合山坡地野放生長,長了滿山遍野,又正逢臺灣梅子大量外銷,1981年副總統謝東閔來參訪,看了處處梅花覺得太美好了,將此地改名「梅嶺」。

冬天梅嶺盛放的梅花。
冬天梅嶺盛放的梅花。

好光景維持了十多年,臺灣的商人到中國種梅賣梅,移植臺灣的經驗,致使臺灣梅子行情不再,梅嶺的農民就如《出埃及記》一般,一波一波的移走下山了,山上的梅樹不再有人管理,梅子不再有人採收,梅嶺僅存假日走山的遊客和為數不多的梅子雞餐廳。

今(2023)年南部缺水,清明之前缺雨,尤其是南部地區,致使梅子早熟個頭很小,梅嶺滿山遍野的梅子幾乎都棄養。梅嶺「美景是吉」餐廳的老板江國振是楠西人,住在梅嶺山下,2018年人生中年以後到梅嶺買了一個老房子和一個廣達2甲的山坡地,歷經5年的整修,闢出一個花園,開了西式餐廳,假日三五好友來泡茶聊天,屋後有幾棵梅樹,4月時整個月朋友絡繹於山路,大家都來採梅。他說小時候住在山下,仰頭看梅嶺「好大好高的山啊」,冬天的時候滿山都是梅花,夜晚燈火處處,有很多人住在山上;這些光景都不在了,但是故鄉的美好記憶永存在心中。

江國振。
江國振採了成熟的黃梅釀酒用。

幾年的管理,江國振對梅嶺的形容就是「鄉村老化,人工高昂」,以前行情好的時候,梅子一公斤賣到50元,但是人工只要2元到3元,目前行情是一公斤最好賣價30元,但是人工採收一臺斤要18元(等於一公斤30元),採收以後要分級包裝,打掉的比留下來還多,毫無利潤可言。

梅樹的栽種其實非常簡單,江國振說梅樹不太需要施肥,也不用澆水,春秋兩季略微施肥即可,比較重要的是秋季之前要修枝,把多餘的老枝或新枝修去,不要讓樹長得太高即可,幾乎是看天吃飯的樹種。他的梅樹,除了餐廳用量,全部都開放朋友採摘,朋友來採梅子,採了梅子根本不用清洗,直接去蒂頭加酒加糖就裝瓶醃製,我們家也幾次上山,領略採梅的快樂。

採梅樂,都市人享受採梅農趣。
採梅樂,都市人享受採梅農趣。

梅子會跳舞 信義鄉梅子夢工廠

往北走,南投縣信義鄉又稱「梅之鄉」,信義鄉在玉山山腳下,東倚信義鄉梅樹上的大青梅子。中央山脈,是布農族的原鄉;依山傍水,海拔高,地形因素日夜溫差大,又有豐富的山泉,非常適合梅樹生長,是臺灣的梅鄉,種植面積大約1,400多公頃;信義鄉農會梅子夢工廠廠長張志雄說,梅子風光之際,大量出口日本,價格非常好,但是當時農民就覺得深受中盤商和日本人控制,1989年農會成立食品加工廠,開始自行研究各式梅產品。

信義鄉梅樹上的大青梅子。
信義鄉梅樹上的大青梅子。

一顆小小的梅子,撐起一座觀光工廠,占地1,000多坪的梅子夢工廠就是這麼一則傳奇。梅價崩盤後,從話梅、烏梅、梅子粉、梅醬、梅精、梅酒……一路發展,成立33年來,成品從最早的8樣,至今200多種品項。園區裡梅樹成林,建築充滿原民風味,酒香四溢的酒窖、專業品酒教室、目不暇給的伴手禮,簡直可以徜徉一整天。每年都登場的著名手作活動,今年風雅取名為「春分一簍梅」,從3月至5月中旬,每週末登場,張志雄也揹著好幾袋青梅,率員工遠征新北、新竹、彰化等地,教導民眾手作脆梅、Q梅、梅醋。

信義鄉梅子夢工廠。
小小的梅子撐起一個觀光工廠。

2002年政府開放民間釀酒,信義鄉農會又拔得頭籌,取得第一張民營釀酒執照。張志雄說,他們有最肥碩的梅子,釀造用水是玉山山脈天然山泉水,水質甘甜、富含礦物質,這麼好的條件,還有誰能和他們比呢?布農族人愛玩的天性,讓梅子夢工廠造出的每一支酒,都很有故事,小米唱歌、忘記回家、長老說話、山豬迷路、梅子跳舞……風靡無數消費者。黃梅蒸餾酒「狂野」,50度的烈酒是代表作,連年拿到國內外大獎,其中以2021年美國舊金山世界烈酒競賽(SFWSC)雙金牌最著名,不僅是臺灣之光,也證明臺灣可以釀出世界級的好酒。

梅子夢工廠專釀「狂野」的幸福酒窖。
梅子夢工廠專釀「狂野」的幸福酒窖。

梅子夢工廠曾因和電影《海角七號》合作,開發的馬拉桑小米酒紅遍臺灣大街小巷,張志雄說當時沒日沒夜連連加班3個月,業績從每年200萬跳到上億元,馬拉桑還紅到日本,目前已經開發到第八代,和導演魏德聖成功的合作模式,後來電影《KANO》、《賽德克巴萊》都有聯名酒,魏德聖的人形立牌目前還站在梅子加工廠推銷啤酒。

馬拉桑系列酒品,已經開發到第8代。
馬拉桑系列酒品,已經開發到第8代。

梅子梅子我愛你

梅子是富含營養的水果,有豐富檸檬酸、蘋果酸等有機酸,蛋白質含量亦為草莓、柑桔2倍以上,而鈣、磷、鐵等礦物元素亦較其他水果高出甚多。早在古代《神農本草經》已有載明梅的療效;近年來的科學研究更發現,梅子具有增進食慾、預防食物腐敗、消除腹脹、殺菌解毒、澄清血液、強肝、整腸、消除疲勞及防止老化等醫療效果,被視為最佳天然保健食品。

梅子極酸,曹操望梅止渴的故事說的就是梅子有多酸,所以不宜生食,但是經過加工,梅味就不得了,五花八門的成品,隨處可見,入菜也是絕味。各種不同的梅味需要的成熟度也不同,又酸又甜的脆梅要在最嫩的季節,大約六分熟時採下,而且必須是手採梅,不能有任何傷口,醃製後才能保有脆嫩美味;紫蘇梅、話梅、蜜梅等在八分熟由濃綠轉成淡綠色時採收,酸梅湯、梅醬、梅酒、梅醋等產品可以在成熟的黃梅期採收。

釀梅酒。
釀一瓶酒,待來年開封可以回憶採梅記憶。

詩情畫意的梅

梅花在冬季盛放,清高孤傲,自古是文人墨客歌詠的對象,有「梅癖」的文人不少,宋朝范成大《范村梅譜》盛讚「梅,天下尤物」,他自己最鍾愛的梅樹是「梅,以韻勝,以格高,故以橫斜疏瘦與老枝怪奇者為貴」;元末的畫家王冕也是梅癡,植有千棵梅樹,自稱梅花屋主,畫梅流傳百世,〈墨梅〉自述「我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梅子在圖文是最佳題材,在器物中也是絕色,「梅子青」是創燒於南宋龍泉窯的一種單色釉瓷器,是精緻宋瓷一抹最美的顏色,以鐵為呈色劑,採用石灰鹼釉,在高溫、還原條件下燒成;色澤柔和、凝潤,賞心悅目,名曰「梅子青」。

詩人寫梅更不計其數,李白〈長干行〉:「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訴說青梅竹馬的情意綿綿;歐陽脩有兩闕詞都很美,〈漁家傲.四月園林春去後〉:「四月園林春去後,深深密幄陰初茂,折得花枝猶在手,香滿袖,葉間梅子青如豆」;〈阮郎歸.南園春半踏青時〉:「南園春半踏青時,風和聞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長蝴蝶飛……」如豆的青梅屢屢出現,是流傳甚遠的名句。

在眾多詩詞中,女詞人李清照〈點絳唇.蹴罷鞦韆〉特別可喜,形容有一回她盪鞦韆,盪得薄汗輕衣透,見有人來,拎起襪子溜走「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匆匆溜走後,回頭偷看情郎,羞怯不好意思,假裝聞著青梅,害羞偷看的心情就如青梅清酸的味道吧。今年採梅之際,想起這闕詞,覺得梅葉間看人,真是別有一番風情。

採回一大把青梅,在家自製Q梅,封存美味。
採回一大把青梅,在家自製Q梅,封存美味。

更多文章請見《豐年雜誌》2023年6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