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釣客上場,帶你一窺釣蝦場的歷史與祕辛

一邊觀察浮標一邊放空,正是釣蝦的樂趣。

一邊觀察浮標一邊放空,正是釣蝦的樂趣。

文字/廖貽柔 攝影/王大偉

暮色四合,華燈初上,城市角落裡一盞七彩霓虹燈招牌「啪」地一聲點亮,白晃晃的日光燈管閃爍,鐵皮屋內逐漸傳出笑語、人音,以及不間斷的流水聲……。今晚,我們邀請你一同走進這間坐落在臺北城東邊的汐止「歡囍釣蝦場」,在這兒,釣齡十餘載的資深釣客吳亮衡已在等待,準備和我們分享釣蝦場的這些年、那些事。

尋常釣蝦場裡人人都穿得輕便,但吳亮衡卻身著一身西裝,乍看頗不搭調。一問之下才知道身為業務的他剛剛也在汐止一帶跑客戶,下班後才馬不停蹄地趕來。「很累啊,上班後就很久沒有好好釣蝦了。」吳亮衡不只是資深釣客,他的本業是歷史學,碩士班就讀臺灣史研究所,畢業後任職於歷史人文媒體,對臺灣釣蝦場的歷史也略知一二。

只見他臉上掛著疲憊的笑容,手底下的動作卻十分熟練,在蝦池邊抄起釣竿、量測水深、勾上魚餌,接著輕輕一揚竿──「該從哪裡說起?就從臺灣曾遍地開滿釣蝦場的黃金時代開始吧。」

水產養殖竟是釣蝦場盛世的幕後推手

臺灣人養蝦的歷史由來已久,但早期沒有孵育蝦苗的技術,只能把野生的蝦子撈回來養,效率並不高。直到戰後1970年代,曾留學日本的水產養殖學者廖一久在臺灣成功繁殖出草蝦蝦苗,臺灣的草蝦養殖技術才突飛猛進,一度占據全世界草蝦產量的三分之一。同一時間,臺灣駐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水產專家林紹文也從泰國引進了俗稱「泰國蝦」的羅氏沼蝦,並由廖一久成功開啟泰國蝦人工繁殖的康莊大道。

可惜的是,當時臺灣民眾大多已習慣草蝦的滋味,冷凍後口感不佳的泰國蝦該何去何從?「那正是『臺灣錢淹跤目(Tâi-uân tsînn, im kha-ba̍k)』的年代。」吳亮衡娓娓介紹釣蝦場登臺亮相的時代背景。1980年代適逢臺灣經濟起飛,消費力提高,對娛樂的追求隨之上升。兩個小時就能釣起滿滿一籃蝦子,釣蝦場快節奏的消遣型態,遂成為民眾當紅的休閒活動,而泰國蝦正是這個舞臺上最重要的主角。「泰國蝦體型比草蝦大、繁殖力高,非常符合釣蝦場的需求。」於是,供貨穩定的泰國蝦支撐了快速拓展版圖的釣蝦場,而釣蝦場也成了泰國蝦養殖業者的最大客戶,兩者相輔相成,共同締造泰國蝦養殖與釣蝦場的黃金時代。

「這種蝦還有個俗名叫『淡水長臂大蝦』,指的就是牠那雙又大又長的藍色步足。尤其是公蝦的步足威力很強,被夾到不但會痛,還有可能讓人見血。」話音剛落,就見浮標微沉。吳亮衡不慌不忙,沉穩地擺動釣竿逗蝦,先確認蝦子已咬上餌,再一提手腕、繃緊釣線,接著起竿──在我們眼前的,正是一隻揮舞著湛藍色巨大步足的公蝦!「哎呀,沒被夾個一兩次不用說自己是『釣客』啦,再老練的都一樣。」

泰國蝦那又細又長、呈深藍色的第二步足十分引人注目。
泰國蝦那又細又長、呈深藍色的第二步足十分引人注目,尤其公蝦更是明顯。

不僅講得一口好「蝦史」 更從小與釣蝦結緣

「還沒上小學前就被爸爸、叔叔帶去釣蝦場玩了。」身為臺南子弟的吳亮衡,很早就接觸到釣蝦場文化。「當時南部的釣蝦場通常是複合式經營,有電動街機、卡拉OK、電動兒童搖搖馬……非常歡樂啊。」

釣蝦場通常也附設「烤蝦區」讓客人現釣現烤。
釣蝦場通常也附設「烤蝦區」讓客人現釣現烤。吳亮衡的烤蝦祕訣是:仔細剪去每隻蝦的步足和尾柄,一一浸泡鹽水再送進烤爐中,最後加強炙烤頭部。

釣蝦場老闆真心話

「歡囍釣蝦場」老闆李偉立也是釣齡超過20年的資深釣手,從單純當釣客到自己經營釣蝦場,支撐他的是對釣蝦數十年如一日的熱情。不過,經營釣蝦場可是有許多眉眉角角,現在就讓我們來聽聽釣蝦場老闆的幕後真心話!

釣蝦場有哪些對蝦子來說很重要的設施?

蝦子大部分從屏東上來,牠們在車子裡晃來晃去,跟人一樣會暈車;再加上車內空間很擠、很小,蝦子每跳動一次就會互相傷害,業者通常會「打冰」讓水降溫以降低蝦子活力,讓牠們好像在冬眠一樣。

所以到了釣蝦場後,會需要準備「畜養池」幫助蝦子恢復體力、正常進食。且蓄養池會分成一格一格,壁上黏著小石頭,蝦子可以順著石頭爬上爬下,避免在水底打架、減少死傷。

歡囍釣蝦場還設有特殊的暖流系統,這是老闆的得意之作:「蝦子在暖一點的地方活動力比較好,一般釣蝦場加溫都是用加熱棒,但加熱棒耗電高、而且通常是局部性加熱,也就是加熱棒在哪蝦子就聚在哪,會形成所謂的『王位』。」而暖流系統則靠一臺馬達將熱水從水管中打出來,形成一股微弱的水流,並透過不斷推送水流讓池裡每個角落的溫度平均。這種裝置沒碰到寒流看不出效果,但遇上寒流就差很多囉!

「歡囍釣蝦場」老闆李偉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