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流仔上鮮,大溪漁港滿蝦而歸

剛捕撈回港的櫻花蝦。

剛捕撈回港的櫻花蝦在豔陽下嫣紅發亮、新鮮剔透,準備分裝送到加工廠。

文字/江明麗 攝影/吳尚鴻

臺灣是一處四面環海的島國,豐富的海洋資源與臨海大大小小的漁村、漁港,為這座美麗的福爾摩沙之島帶來鮮美的海味。近幾年因過度捕撈,全球海洋枯竭警訊頻起,年輕一代的漁夫們開始重視這個問題,其中包括龜山島移民遷村第一代的黃建圖、黃士洋兩兄弟。他們的成長經歷與大溪漁港及龜山島漁蝦產業息息相關,為了保存這份珍貴獨有的文化記憶,他們一個選擇從地方創生出發,一個回鄉接手船長職務,用不同切角連結自身與海的牽絆。

黃建圖(右)、黃士洋(左)兩兄弟。
黃建圖(右)、黃士洋(左)兩兄弟,對於家鄉龜山島海域及大溪漁港的海洋資源永續非常注重。

清明連假已過,但大溪漁港的下午依舊熱鬧非凡,一艘艘掛有龜山島拱蘭宮旗幟的船隻陸續進港,岸上的工作人員各個手速飛快,趕著要在傍晚前整理完貨箱,「每年的2、3月到9月,大溪漁港的主要漁獲是櫻花蝦,大家會分工挑蝦,把一些連帶撈起的白蝦或小魚挑出,才能出貨給廠商。」海波浪文創的負責人黃建圖站在大溪漁港制高點處,解釋著漁港周邊生態與遠方龜山島海域的關聯。

大溪漁港與龜山島的臍帶關係

1977年龜山島住民全部遷村移居本島,黃建圖與弟弟黃士洋是在本島出生的第一代,父親那一輩的人都曾經在龜山島居住,也依賴著附近的海域生活。駕船出海捕撈漁獲是祖先的日常,黃建圖遙指遠方屹立在蔚藍海洋中的綠色島嶼,「早期龜山島的人捕魚後會到大溪漁港販售,那時都是直接批賣。」大溪漁港在1934年興建,先有舊港,後來腹地過小才增建新港,「目前看到的大溪漁港觀光直銷賣場是2018年啟用的新建築,加入零售採買與現場海味料理。」

時光遞嬗,但在黃建圖眼裡,龜山島人的那一份凝聚力依然緊密,這可以展現在很多細節上:例如船隻懸掛的拱蘭宮廟旗,在汪洋海域中是一種另類的品牌識別;又如漁船們規範櫻花蝦季的捕撈限制,何時出海、休息,均有共識。還有當初遷村到大溪的根據地暫名仁澤新村,也應村民要求改回龜山島社區,保留了這份原祖地的記憶。這都是向心力的展現,剪不斷的臍帶關係。

推廣海洋教育 從「蝦」逛大溪漁港開始

「如果覺得海洋距離人們遠,那就把海洋帶過來。」黃建圖從文化角度出發,成立了海波浪文創品牌。他以漁鄉子弟的身分,追溯島上先民文化的故事,繼而了解大溪漁港及周邊社區的古往今來,深刻體認到除了到漁港吃吃喝喝、採買鮮貨,如果能透過親自走訪漁港,搭配生動的大溪本地歷史故事解說,更能疊加且保存漁鄉的歷史印記。

黃建圖也對當地各類魚蝦種類瞭若指掌,他帶著我們走過一個個魚攤,一邊解說:「龜山島的魚蝦資源豐富,大宗是櫻花蝦,另外還有葡萄蝦、牡丹蝦、甜蝦、扁蝦、角蝦等等,魚類則依季節不同可見紅目鰱、剝皮魚或黑喉。」

另外也可在大溪漁港看到俗稱的牡丹蝦,牠其實叫作東方異腕蝦,也稱作蝦母,在餐廳會被當作高級刺身食材。黃建圖解釋,主要原因在於牡丹蝦多為野生無法人工養殖,想吃到只能等現撈,且牡丹蝦含有豐富的蝦紅素,特徵為蝦頭大身體小,蝦身偏粉紅帶有通透感,可看到蝦腹中藍色的蝦卵,蝦膏肥腴,蝦肉極甜美。

跟著黃建圖走繞大溪漁港的過程中,我們被諸多蝦類圍繞,開始感到有點嘴饞。於是,黃建圖熟門熟路的帶我們去品嘗漁港周邊的蝦餅點心,在炸得金黃香酥的地瓜餅上有著外酥內嫩的小蝦點綴,一口咬下除了地瓜的甜、胡椒粉的香,還有蝦子帶來的海味衝擊。

在大溪漁港可買到現炸的地瓜蝦餅。
在大溪漁港可買到現炸的地瓜蝦餅當作散步零食,品嘗海味。

滿足了貪食慾望後,大夥走回漁港,黃建圖又指著另外一籃有著淡橘紅外殼的蝦,「我們通稱這種叫作甜蝦,在龜山島海域捕獲量多。生食的甜蝦蝦肉富有彈性,肉多厚實,不用調味就可以吃到蝦子本身的甜味,黃色的蝦膏也很美味,還能清炒、汆燙或乾煎。」

而隔壁一籃長相奇特的蝦,吸引了我們的注意。外殼有稜有角的牠,顏色偏淺橘紅,俗名為角蝦,是大溪漁港的常見蝦類,喜歡聚居在臺灣東部及宜蘭龜山島海域,也稱台灣後海螯蝦、小龍蝦,因為全身都是硬殼又名鐵甲蝦。後海螯蝦全世界有17種,臺灣可發現四種,身體呈長筒狀,肉多味甜,可以生食,口感彈Q,類似蒟蒻。

角蝦(左),牡丹蝦(右)。
角蝦(左)是大溪漁港常見蝦種,大小尺寸不一,可以清蒸也適合拌炒料理。牡丹蝦(右)特徵明顯,頭大身體小,蝦腹位置有卵,在日料店是製作刺身的好食材。

紅紅火火櫻花蝦 撐起大溪漁港

滿滿的櫻花蝦。
櫻花蝦是大溪漁港漁獲經濟收入的主力軍,因為品質好,大約有近九成都外銷日本。

在臺灣,很多傳統產業面臨世代交替斷層的隱憂,龜山島漁業卻沒有這樣的問題。或許是家族意識的影響,年輕人不排斥在這片從小看到大的海洋討生活,而這也和大溪漁港漁業經濟的藍海思維萌發有關。

黃士洋也向我們解釋了大溪漁港之所以盛產櫻花蝦的原因,「在海底大陸棚緣側兩百米深海線,適合櫻花蝦生存,早期我們作業用拖底網,撈起來的蝦子被當作下雜魚處理,後來請東港櫻花蝦團隊來輔導,我們的櫻花蝦產業才建立起來。」2005年頭城區漁會成立櫻花蝦漁業產銷班,大溪漁港成為臺灣繼東港之後的櫻花蝦第二大外銷來源地。根據水產試驗所的資料,這裡有櫻花蝦蹤跡是緣於龜山島南邊海域有一處彎套狀的海底地形,容易吸引蝦群聚集,加上淡水、黑潮匯注,產生豐富營養鹽造就了大溪漁港周邊豐碩的蝦群生長。

黃士洋強調,東港的櫻花蝦捕撈經驗提早20年,讓大溪漁港後來能有許多借鏡,也少走很多彎路。「東港的捕蝦季節在每年11月到隔年5月,剛好與大溪漁港錯開。」兩者的時間差可維持臺灣一整年的捕蝦經濟。

漁夫們捕獲櫻花蝦後,先在船上做概略的粗分挑選。
通常漁夫們捕獲櫻花蝦後,會先在船上做概略的粗分挑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