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裡的回音】圖鑑對你來說是什麼

明仁枝牙鰕虎

明仁枝牙鰕虎生境照,該物種常出現在溪流中下游的潭區。

文字.攝影/胡冠中

從大溪川回來後,我整理了照片,打開圖鑑,翻到明仁枝牙鰕虎(Stiphodon imperiorientis)那頁。「明仁枝牙鰕虎,別名東方帝王、帝王枝牙鰕虎。屬於兩側洄游性魚類,通常出現於清澈的小溪流中,但以中下游較為常見。」我翻閱圖鑑,瀏覽照片,讓知識在我的經驗裡發芽。「具底棲性,為底棲性魚類,不好游動。食性以藻食性為主,亦以浮游性生物或小型的水生昆蟲為食。」

2009年,明仁枝牙鰕虎在臺灣出現記錄,2011年,《台灣淡水及河口魚圖鑑》問世。當時我對淡水魚還不了解,卻也記得圖鑑引起的風風雨雨:臺灣為黑潮中一介小島,淡水魚可能經由洋流帶來,既有常客,也有所謂的「迷魚」,即是偶爾飄來遂落地生根的物種。當時有人質疑這本圖鑑記載的物種是否真有出現在臺灣,甚至質疑是作者放生。十年已過,水勢東流,越來越多迷魚遭到記錄,如今懷疑者仍在,卻已經不是主流觀點。

2019年,我開始接觸臺灣的淡水魚。那時坊間魚種最多、最齊全的圖鑑便是這本,我於是從學校圖書館借取,帶著這本書東奔西跑,或者說,是這本書陪著我東奔西跑。

圖鑑與人關係的一種可能是這樣:書是序曲,是電影院裡不知何時才會結束的廣告,你盯著竿鯊(Luciogobius)和淡水石狗公(Tetraroge nigra)的照片入了魔,直到相遇的那刻成真,才相信沒有任何預告可以透露正片的精采。

圖鑑與人的另一種關係,我以明仁枝牙鰕虎來舉例。那天我收到周大和鳥人要來的消息,於是跑去堵人,果然遇到兩人正在拍照,說是有明仁。我湊過去看,魚是很漂亮,但要描述長相一時卻說不上來。

那些記憶模糊之處,想必沒多久就會開始腐朽吧。我看到的是一條即將列為三級保育類的物種呢?或者那僅僅是一條紫身枝牙鰕虎呢?回到家裡,我打開電腦,翻開書,細節開始在照片與圖鑑之間結晶,我的東方帝王,體側具七至九道不明顯橫斑,鰭膜青黑色,鰭緣亮藍色,照片裡發光的絲帶,10月3日用螢光筆畫了一條線,我看到了,我真的看到了。

2020年,《臺灣淡水及河口魚蝦圖鑑》出版,新增兩位作者張瑞宗與廖竣。比起上一個版本,這本書將淡水蝦一併收錄,魚類硬生生增加了一百二十餘種(這還不包括被放入附錄的外來種),那時我的眼睛已經變了,翻閱圖鑑,我發現一些細節,譬如未描述種「高屏花鰍(Cobitis sp.)」由圖鑑中移除,而「裸身鰕虎(Schismatogobius)」改由「裂身鰕虎」稱呼。

2021年,我第一次看到明仁枝牙鰕虎。隔天我回到相同的點位,但沒找到魚,牠消失了。後來我陸續前往,魚依舊不見蹤影;再後來,大溪川拆壩,地形丕變,要找到同一條魚變得更加困難;又後來,我在一個意想不到的地方看到了整群的明仁枝牙鰕虎,不過那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PROFILE

胡冠中 東華大學華文系畢業,得過兩個文學獎,淡水魚愛好者,只寫魚,淡水魚。

多鱗枝牙鰕虎
多鱗枝牙鰕虎(Stiphodon multisquam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