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不知有此物 油滑質地味清淡 「幸福果」酪梨

油滑質地味清淡的酪梨

油滑質地味清淡的酪梨。

文.圖/楊淑芬 文字工作者

去(2022)年吃了好多酪梨,單純喜歡酪梨的清甜,入口綿密,美味難擋,大多時候是一杯酪梨牛奶汁,有時候切盤沾蒜頭醬油,有時沾蜂蜜、也做過酪梨莎莎醬夾吐司……大半年非常健康,朋友圈紛紛傳染新冠肺炎,我倖免於難,覺得都歸功於酪梨;時至冬日,仍覺得每天清晨由酪梨開啟是美好之事,涼徹心肺的滋味,就像睜眼就看到亮澄澄的陽光。

好朋友小麗家在臺南市西港區,她高齡85歲的老爸是業餘農夫,除了種些蔬菜,也種了5棵酪梨,聽說是生命相許的照顧,草是一根一根用手拔,一定要等到熟成了,才一顆一顆採下,不太施肥,長相不是很壯碩,產量不多,大多是半買半相送。也許聽多了小麗說她老爸的故事,第一次拿到獲贈的2顆酪梨,如獲珍寶,和小麗2人對剖開來,一口一口挖來吃,哇,意外的好吃,味甜但不膩,細密的果肉綿綿在口中化掉,第一次「清吃」酪梨,原滋原味就是這麼回事。

接下來,就展開去年夏秋和酪梨的相知相守,小麗家5棵酪梨,我大概吃掉了一整棵。

酪梨在臺灣 嘉南是故鄉

既然這麼喜歡,就探究一下酪梨的身世,我意外發現,南部是酪梨在臺灣的故鄉,酪梨從日治時代就引進臺灣,在臺灣落地生根,直到今天「幸福果」之名遠颺,就好比金髮碧眼的外國人到臺灣娶妻生子、成家立業一般。

酪梨(avocado,學名Persea americana),又稱牛油果、油梨、樟梨。其形如梨,果肉如乳酪,在臺灣稱為「酪梨」;因其含油量高,在中國又稱為「油梨」、「牛油果」或「黃油梨」。至於早期的日本人,則因酪梨果實具有似鱷魚皮的瘤狀凸起而稱其為「鱷梨」,因其營養豐富,近年來被大家稱為「幸福果」。

鮮綠亮澄澄的酪梨
鮮綠亮澄澄的酪梨。

1895年日本占領臺灣之初,第一任殖產部部長橋口文藏氏,就曾寄贈臺灣墨西哥出產的酪梨苗木,可惜栽培後枯死。根據臺灣幸福果協會的記錄,1902年殖產局局長新渡戶稻造博士,再度從夏威夷引入苗木數棵,種於臺北植物園,但亦枯死。後來又陸續引入,並且移植嘉義農業試驗支所(簡稱嘉義支所,現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嘉義分所),在嘉義因為生育良好,還結了果實,開始利用種子培植種苗進行分配種植,臺灣酪梨栽培從此發端。

但是二戰後,據了解在嘉義支所的20餘種200多株酪梨全被日軍所伐,僅剩5株3品種,非常可惜。還好之前推廣種在附近農家的種苗尚有14個品種,利用嫁接或高壓方法重新繁殖種苗,使部分的品種得以再回種嘉義分所。

酪梨樹
酪梨樹。

農復會(農委會前身)在1954年從美國買進Hall、Tonnage、Lula、Wa1din、Booth7、Fuchsia、Pollock、Choquert、Booth共9個品種,並在農業試驗所嘉義分所定植;後來又陸續購入並且改良,直到2008年助理研究員鍾志明成功育出新品種酪梨「台農1號紅甘」,這是臺灣第一個取得品種權的酪梨品種。2009年鍾志明又培育出「台農2號綠金」,都取得品種權。經過研究人員和農民的努力,目前酪梨在臺灣有30多種,從每年5月到隔年3月都可供應,依照時節,農業從業人員大致將這麼多酪梨分成三大類:早生(初夏開始採收)、中生(夏末秋初採收)、晚生(秋末冬季採收)。

南部熱帶氣候最適於酪梨生長,所以臺南麻豆、大內地區都是重要的生產地,尤其大內區2002年開始大量種植,氣候、土質都適合,農民又兢兢業業栽種,種植面積高達400多公頃,占全國的三分之二以上,產量全國第一,大內區又被稱為「酪梨之鄉」。

酪梨的滋味 最營養水果

在我來說,酪梨甜美綿密,說不出的好滋味,但是詢問父執輩們,得到的答案都是「無滋無味」,這樣的說法臺南知名的「莉莉水果」老闆李文雄先生記憶最深,他說莉莉水果店在1970年左右最早接觸麻豆郭阿璘先生栽種的酪梨,由於麻豆當地人並不喜歡這「滋味不甜」的水果,郭先生就請人帶了一些給臺南市區的莉莉水果店,因為莉莉水果店當時有最新的果汁機,附近又是臺南美國新聞處(現址為臺南市立圖書館中西區分館),有許多外國人出入,還有空軍19航隊的成員,他們喜好酪梨,並且彼此饋贈,有了銷路。

晚生的酪梨成熟後也不會變色
晚生的酪梨成熟後也不會變色。

當時莉莉水果店由李文雄的大哥負責行銷,他記憶中產季一到,大哥都要到麻豆親自採購;酪梨盛產時,大哥還會用漂亮的書法寫在桃紅色的海報紙上,大書特書酪梨的美味,大力促銷,但臺灣人一直不喜歡,除了外國人喜好這一味,本地人的銷路一直有限;直到農業試驗嘉義分所大力改良,甜度增高,就是鍾志明先生努力改良之後,尤其牛奶布丁打果汁的的飲用法被接受,才慢慢打開銷路。

李文雄記憶中,外國人大多生吃,早年酪梨的甜度不高,為了增加美味,打果汁時都要加上蜂蜜,後來加上布丁和牛奶,一時頗為風行,近年來酪梨的甜度增加許多,不加蜂蜜和布丁也極為可口。

酪梨沙拉
酪梨沙拉。

酪梨富含對健康極有益處的單元不飽合脂肪酸、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A、C、B6及葉酸;其中豐富的Omega-3、Omega-9脂肪酸,為人體必須且無法自行合成,只有透過酪梨、亞麻仁、芥花油、夏威夷果等食物攝取,非常珍貴。由於酪梨於生長後期,細胞仍會持續分裂,果實轉化及保存養分能力強,含油量也隨之持續升高,故有「最營養的水果」之稱,是熱門養生食材。更重要的是酪梨升糖指數很低,因為它可以消化吸收的糖本來就低,不會造成糖尿病患者的負擔。

酪梨幸福果 食法更微妙

酪梨今日在臺灣的榮光是經過許多研究人員和農民的努力,臺灣大學園藝系教授林樸更是全力投入推動,他將酪梨稱為「幸福果」,還在2001年籌組「中華幸福果協會」,不斷陳述酪梨的健康美味,為人類帶來幸福無比感受,他寫了無數文章推介,形容酪梨是「油滑質地味清淡」,有一首〈幸福果〉詩這麼寫著「上蒼疇昔播佳種,落在阿狄蘭仙湖……只是佳訊未傳出,世人不知有此物,論到食法更微妙,油滑質地味清淡,要靠別人助一臂,西方食譜冊冊厚,食法千變萬化種,奶昔到處都接受,東方尤其稱普遍,中華食譜配進去,發揮起來更莫測……」從酪梨的品種產地,說到食用美味,還有因地制宜的栽種等。

林樸老師努力為酪梨賦與新形象,還推動酪梨新食譜,酪梨對美容的妙用,他的學生輩也用心接棒,終於確立「幸福果」的稱號,讓許多人都吃出幸福和健康。

話說好朋友小麗的爸爸蔡勢宗老先生,他應該也是酪梨幸福果的見證者;蔡老先生在55歲那年因工作壓力太大,罹患糖尿病被迫退休,老先生本來就很愛酪梨,朋友送了他幾棵酪梨苗,他就種起來;不是務農出身的老先生四處詢問學習,學習嫁接、預防病蟲害,用最原始的方式栽種,失敗了再種,種了再失敗,家旁的農地永遠有幾棵酪梨起起落落。嗜糖的老先生據說是螞蟻一族,酪梨成熟後要打成極為甜膩的口味,家人極力遏阻,他不改愛吃糖的習性,說也奇怪,自種自食,30多年過去了,糖尿病沒有治癒,倒也沒有惡化,一尾活龍地日復一日照看他的酪梨果樹。

蔡勢宗先生和他以生命相許的酪梨
蔡勢宗先生和他以生命相許的酪梨。

老先生就常常現身說法,告訴別人酪梨多麼健康好吃,而且自己食用之餘,還有一些收入,是他晚年生活莫大的快樂和幸福,他也就樂此不疲,更加細心呵護園中果樹。

酪梨新時尚 百變妙食材

在一波波推動之下,酪梨的迷人魅力也漸漸發威,許多大廚小廚都開始研究酪梨食譜,走進圖書館,架上成排酪梨食譜,《低糖酪梨食譜》、《酪梨狂熱》、《酪梨萬歲》、《每天都想吃低醣酪梨料理》《蔬食共和國:酪梨VS番茄和速配的蔬果、五穀雜糧的百變吃法》……百變的酪梨切盤混在水果堆就是綜合水果,混在青菜堆裡就成了蔬菜沙拉;加上牛奶或養樂多,可以打成果汁;打成泥加上蘿勒葉、檸檬汁就成酪梨青醬。

有一回自己切開一個不成熟的酪梨,下刀就知道過硬不好切開,吃起來還帶一點苦澀,靈機一動,把籽挖去,打進一個蛋,切幾片肉再舖一點起司放進烤箱,烤熟後香氣撲鼻,吃時灑些鹽和胡椒便非常美味。

朋友的女兒王筱婕從高雄餐旅大學研究所畢業後,回到柳營老家把阿公的豬舍改造成文創空間「農農聚場」,是迴游的年輕職人,她自己研發的「可可酪梨米千層」,用在地食材把腦中奇思妙想化成真實美味,「可可酪梨米千層」以米穀粉與可可粉混合製成法式可麗餅皮,一層一層舖上,再搭配酪梨內餡,一層可可餅皮、一層酪梨內餡,可可的香氣盈滿口腔,酪梨柔順滑口,讓我吃出許多驚喜。

日本小說家村上春樹最愛的酪梨餐點是沙拉,小黃瓜、洋蔥和酪梨混合涼拌加薑汁提味是他最愛的私房菜,有一段時間他們家每天吃。他還發出疑問,如果有酪梨炸蝦蓋飯,他很想吃吃看,不知道哪裡有?

愛吃酪梨的村上春樹在他的隨筆〈難挑的酪梨〉逗趣的說著「全世界最困難的事,大概是要說中酪梨成熟的時候吧?」他的疑問和很多人一樣,從外觀看和用手摸,都無從得知是不是可以吃了,切開一看還很硬,放著不管卻變成軟趴趴,不知錯失浪費了多少酪梨,他還想籌組「告知酪梨成熟的智囊團」,會心一笑的看著這些文字,千迴百轉的想著,即使錯失100次,仍然要吃酪梨。

酪梨種子盆栽
酪梨種子盆栽。

更多文章請見《豐年雜誌》2023年2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