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苦卻甘甜的記憶──阿嬤鹹粥

文字.圖片提供/余宜芳

喜歡吃鹹粥,任何時候吃都覺得剛剛好,那是因為,我是一個吃阿嬤鹹粥長大的南部女兒。

鹹粥當早餐,連小菜都不用,比起白粥更簡單。慣常的作法是拿前晚剩下的排骨湯或雞湯再加點水,放點剩飯,最後撒上掰碎的高麗菜和蔥花(芹菜末亦可),不到十分鐘,營養美味兼顧,更重要的是消滅剩湯和剩飯,完全勤儉持家。

鹹粥當午餐的話,通常是只有週末才有空做的講究版。首先得熬高湯,去市場買雞架子,用雞架子和紅蘿蔔熬好的高湯十分清甜,再放進生米慢煮,生米煮出來的粥爽口濃滑,和剩飯煮粥完全是不同等級的美味。這樣當然還沒完,泡好香菇、蝦米和干貝(洗淨後浸泡的水要留著一起放進高湯中),肉絲用點醬油和太白粉抓醃,起油鍋,爆香紅蔥頭碎,再加入這些配料一起炒香,起鍋前沿鍋邊淋點醬油,嗚,真的好香。這盤配料是這鍋鹹粥畫龍點睛的重點,只是每每還沒放進高湯米粥前,就被偷吃啦。

最重要的,是必須決定今天要吃簡單版的鹹粥,還是竹筍粥、菜豆粥,或高麗菜粥?竹筍最耐煮,夏天吃清甜爽脆,是暑熱天氣的最愛,燙煮後切細絲再放入高湯米粥熬一會兒,讓筍味融進米湯中,菜豆或高麗菜則不要太早放,起鍋前五分鐘放即可,以免蔬菜口感全失,只剩爛糊糊一鍋。

說來說去,還是最想念阿嬤的黑甜仔菜粥。黑甜仔菜是南部鄉間常見野菜,正式名稱為龍葵,阿嬤常派孩子們去田壟水邊摘黑甜仔菜,我們邊玩邊摘,覺得收穫一大把了,入鍋後卻縮水成一小團,再拌著豬油紅蔥頭起鍋,沒有人不愛。阿嬤的黑甜仔菜粥,是童年最早的「吃苦」記憶,卻無比甘甜。

PROFILE

余宜芳,有方文化社長。愛吃、喜歡做點家常菜;愛寫,只能寫點世俗人情。留戀人間煙火的俗人一枚。


文章未完,完整版請見《鄉間小路》2019年12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