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豬標章農委會收回自辦 原料100%國產豬才能用 豬腸衣例外

農委會推出「臺灣豬標章」,原本委託中央畜產會執行管理,現在農委會決定收回自辦,堅持豬肉及豬可食部位及加工品主原料須100%使用國產豬才能使用臺灣豬標章,唯一例外是香腸的豬腸衣。(攝影/記者陳儷方)

因應萊豬進口,農委會推出「臺灣豬標章」,並委託中央畜產會負責申請、核發及管理業務,不過,農委會認為畜產會在規劃及執行上有未盡明確之處,導致各界對臺灣豬標章產生疑慮,今(15)日宣布臺灣豬標章即日起改由農委會辦理。農委會主秘范美玲強調,臺灣豬標章的核發將遵照原規範辦理,即豬肉、豬直接可食用部位、加工品的主要原料,都必須來自於臺灣飼養的豬隻,唯一例外是豬腸衣。

范美玲解釋將核發及管理臺灣豬標章的工作,回歸農委會辦理的原因,從去年試辦開始,畜產會本於推廣職責,希望積極輔導業者使用臺灣豬標章,但在部分執行及規劃上有未盡清楚明確之處,造成各界對臺灣豬標章產生疑慮,農委會為了更精進臺灣豬標章的管理,將原本委託畜產會辦理的臺灣豬標章申請管理作業,改由農委會辦理,畜產會協助,農委會將盤點檢討各種狀況後進一步改善各項執行及管理措施。

臺灣豬標章遭質疑的原因,在於店家申請臺灣豬標章的切結書內容,原本為「豬直接可食用部位及其加工製品之主原料,為國內飼養之豬隻」,據傳後來被改成「多為國內飼養之豬隻」,導致消費者對於臺灣豬標章產生信任危機。

范美玲表示,農委會將會完全遵照原定的規範與原則,即豬肉、豬直接可食用部位、加工品的主要原料,都必須使用臺灣飼養的豬隻,才能申請使用臺灣豬標章,且確定切結書的用字為「為國內飼養之豬隻」,而非「多為國內飼養之豬隻」。

但無可避免有例外,就是製作香腸所使用的豬腸衣,國產豬腸衣無法滿足製作香腸的需求,因此香腸使用的豬肉原料100%為臺灣豬,但沒有使用臺灣豬腸衣,也符合臺灣豬標章申請資格。范美玲說,臺灣豬標章希望證明業者所使用的豬肉、豬可食部位、加工品的主要原料是來自臺灣養殖的豬隻,農委會立場及原則沒有改變過,但豬腸衣是唯一例外,因為臺灣目前沒有辦法很快速地建立腸衣產業,必須有此唯一例外。

要掛上臺灣豬標章,必須是全店豬肉產品均符合臺灣豬標章規定,統計目前取得臺灣豬標章的店家有6,243家,與中央畜產會先前公布的7千多家,有著1千多家的差距,范美玲對此表示,原先已取得臺灣豬標章的店家,有823家自行撤下標章,有307家被中央畜產會撤銷標章,總計有1,130家不再使用臺灣豬標章,未來農委會也將不定期檢視使用臺灣豬標章的店家是否符合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