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一個杯子的努力──好盒器

文/顏之群 攝影/林韋言

2017年1月,臺南正興街商圈推出「正興杯杯」計畫,推廣外帶杯租借服務,引起許多話題。引進這項服務的團隊「好盒器」,在容器租借的領域中已摸索多年。「不就是換個杯子嗎?」當你出現這個疑問時,不妨繼續看看「換個杯子」後會發生什麼事。

你最近又換了什麼嗎?是手機、電腦,還是房裡那顆已經開始閃爍的舊燈泡? 2012 年,西班牙紀錄片《電燈泡的陰謀》(The Light Bulb Conspiracy)入選世界公視精選影片。片中那顆壽命超過百年的電燈泡,對許多人來說是難以想像的存在,但仔細想想,難道現代的技術無法製造出更耐用的產品嗎?原來這就是「計畫性汰舊」──限制產品的壽命,製造消費需求。

我想要換⋯⋯

好盒器團隊的李翊禾、宋宜臻,都曾做過3C產品相關的設計工作,在不斷追求讓商品更好用、更好看的同時,兩人也開始思考,這樣無止盡地創造新的需求是對的嗎?李翊禾說:「我們在想,如果不做這樣的設計師,我們要做怎樣的設計師?」起初兩人想要開一間選物店,發揮設計師對材質、使用習慣的專業知識,為消費者挑選好用又耐用的產品,並打算提供修復服務,為消費者延續各項物品的壽命,希望建立起健康長久的「人、嶼、物關係」。

但是,人們想換的東西太多了,選物店的概念在臺灣也還不普遍。於是兩人萌生販售輕食、吸引消費者進到店內的想法,然後才聚焦在「一次性容器」的問題上。一次性容器大概是日常生活中「換」得最頻繁的物品了,但因為實在太方便了,人們即使意識到背後造成的資源浪費,還是忍不住想:「那還能換成什麼?」

換成什麼?

「不如就去設計環保杯吧!」這是李翊禾與宋宜臻剛開始最常聽到的建議,也是在思考一次性容器的解決方案時,最直接的聯想。但看看生活中各類杯子琳瑯滿目,誰的家裡沒有幾個環保杯?這些不斷推陳出新的環保杯設計,會不會不小心又成為消費主義的推手呢?想清楚這一點後,好盒器決定要更根本地來面對問題,於是提出「容器租借服務」的構想。

環保杯或其他自備的容器、包裝,若是忘了帶出門,就無法發揮作用。這時,如果店家能提供可重複使用的容器給消費者,例如:餐飲店的碗筷刀叉等,同樣可以達到減少浪費的效果。然而,目前這樣的服務多侷限在顧客不會離開店面的情況下,店家可以自行回收容器、餐具,進行後續處理,再重複使用。一旦走出店外,許多問題就會出現。

好盒器想要設計的是一套這樣的服務:每個人隨時隨地都能取得可重複使用且讓人信賴的容器。回想剛起步的時候,兩人拿著計畫四處提案,雖然理念獲得許多肯定,但卻遲遲沒有店家願意配合,宋宜臻說:「要找到第一家店是最難的,那段時間常常覺得自己好像詐騙集團。」但也有不少店家聽了他們的想法後,提供許多實務上的建議。這時他們發現,雖然看起來只是要換個容器,但其實改變最多的是人們的習慣。如何讓改變的不適降到最低,並提供相同的便利性,便成為好盒器最大的課題。


更多內容請見《鄉間小路》2018年04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