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味茶 ╳ 竹薑──與大自然共享的薑園

文、攝影/楊維晟

吃薑的背後,隱藏著破壞山林的隱憂:大規模契作生薑,讓山坡地面臨土壤流失的危機。臺東有 兩位農夫在一塊荒廢的李子園,開啟種植薑科作物的實驗,他倆要在這塊有大冠鷲、山豬、獼猴巡視的土地種出新希望。

遠眺臺東縣卑南鄉利嘉林道,很難想像人類開發痕跡竟在這處淺山烙下傷痕,連臺東少見的檳榔樹都在此當山大王,讓視覺有些疙瘩。「前方山腰那片森林就是我們的農地,那是我二姊夫二十多年前廢棄的李子園。」曾擔任荒野保護協會臺東分會長的楊坤城,手指向一處色彩與高度間雜的樹林。

無人管理的果園植物欣欣向榮,展現自然演替的力量,本來在大巴六九山腳下以自然農法種植芭樂的楊坤城,一直想要種出高品質又友善環境的薑,聽到臺東新移民、繪本作家莊詠婷打算務農,想到這片土地很適合帶領這位新農夫,採行自然農法種植作物。

排水好的山坡地適合種薑,楊坤城手邊又剛好有留種的竹薑塊,機緣加上淺山次生林的條件,讓他們決定以無肥料、無農藥的方式種植竹薑。莊詠婷替這塊新農地取名為「上山種種」,展開她一手拿畫筆,一手拿鋤頭的新人生。

 

自然演替下的農事想像

森林內種薑,絕對顛覆不少人的想像。目前臺灣生薑種植多為廣東薑底 (又稱大薑),每年薑農開墾時,山坡都像貼上土黃色的藥膏貼布。換個場景來到上山種種農場,首先要經過一條漸漸被次生林與草本植物抹除原本樣貌的廢棄 水泥產業道路,鑽過雜草縫隙後,才來到這處四周被樹林圍繞,面積約莫一分多的薑田。

當時這裡「荒野化」的程度讓楊坤城也感到吃驚,他們花了一段時間人工移除藤蔓與五節芒灌叢 ,適度的保留原生灌木與石頭堆,再以鋤頭沿著山坡等,高線進行開溝工作。莊詠婷第一次強烈感受到拿鋤頭比拿畫筆還辛苦,但她樂在其中,因為四周總有花草鳥獸陪伴她。

務農三年來,她在這塊山坡地陸續種下各種作物,漸漸悟出與大自然為伍之道:「要挑選野生動物不要、人類要的作物。」農地原本種植了樹薯、香茶蕉苗、 葛鬱金,都被山豬「抽稅」,山羌也來大啖當歸葉, 只好改種檸檬等野生動物不愛的作物,也意外發現在足夠遮蔭的樹木下,竹薑長得比較好。


更多內容請見《鄉間小路》2018年04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