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進口草新鮮的在地高品質寵物草!友善環境的禾豆混植寵物草栽培技術

臺灣寵物兔。

臺灣寵物兔市場逐步成長,對牧草的品質要求也成為重點。

文.圖/王紓愍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恆春分所副研究員

為讓寵物草的生產更省工及更有效率,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簡稱畜試所)繼培育出寵物專用的牧草後,再開發「寵物級牧草禾豆混植生產模式」,提升國產牧草的精緻度。此模式除讓牧草營養均衡及高效生產,並能控制雜草生長達到省工目的,更能減用肥料維持地力。

牧草與寵物級牧草 品質需求大不同

牧草是什麼?簡單的說就是由人類刻意栽培用以餵養牛、羊、鹿、馬等動物的食草。牧草種類很多,像青割玉米(Zea may, forage corn)、盤固草(Digitaria decumbens, pangolagrass)、狼尾草(Pennisetum purpureum, napiergrass)是臺灣自產的主要牧草,除此之外,苜蓿(Medicago sativa, alfalfa)、百慕達草(Cynodon dactylon, bermuda grass)、燕麥草(Avena spp., forage oat)、提摩西草(Phleum pratense, timothy grass)、果園草(Dactylis glomerata, orchard grass)則是常見的進口牧草。人們飼養牛、羊、鹿等草食家畜是為了生產奶、肉或茸等經濟產品,所以我們也稱呼牠們為經濟動物,對比於為經濟生產目的而飼養的家畜,另外有一些與我們關係深切,會在我們家庭之中出入的動物被稱為伴侶動物,或者暱稱為毛小孩,這些成員之中除了狗、貓之外,兔子被認為是第三大的寵物,雖然目前沒有正式的官方統計資料可以知道確實的數量,但由網路上出現的頻度可以發現寵物兔的數量相當可觀,而寵物級牧草就是提供給兔、鼠等毛孩子的牧草。

牧草的種類非常多樣,不同的草種有各自不同的植物特性,因此農藝學者依照營養組成與生育地區將之大分為豆科、溫帶禾本科及熱帶禾本科牧草等類別,以方便飼養者粗略判別及應用。簡單的說,豆科牧草的蛋白質含量高於禾本科牧草,溫帶牧草較熱帶牧草消化率高。例如,豆科牧草苜蓿的蛋白質含量高於各種禾本科牧草,而溫帶禾本科的提摩西草,比熱帶禾本科百慕達草消化率高。

那麼,寵物牧草與一般牧草有沒有不同呢?答案是沒有不同,也有大不同。沒有不同是因為寵物牧草的種類與一般牧草無異;大不同之處是生產的規模與精緻程度,或者說飼主的要求非常不同,草食經濟動物業者重視價格更勝於品質,而寵物飼主則反之,會非常在意牧草的品質,除營養外還考慮包括色香味、清潔與健康等面向。

燕麥-苜蓿混植寵物草的收穫作業。
燕麥-苜蓿混植寵物草的收穫作業。

滿足寵物草高端需求 新鮮度更勝進口草

依照動物生理習性,寵物兔的理想日糧以牧草為主,並提供飲水與定量飼料。目前臺灣寵物草市場仍以進口占多數,而愛兔者對國產高端牧草的需求還有不小的成長空間。由於臺灣位於亞熱帶,因此一般國產牧草以熱帶禾本科草為主,均採用大型機械大規模作業,主要供應牛、羊食用,不適用於國產寵物草的市場。基於寵物草的高端商品品質要求,畜產試驗所開發了禾豆混植的寵物草栽培模式,搭配不同規模的節能乾燥設施,可以生產出新鮮度更勝進口草的高品質在地寵物草。

  • 苜蓿

苜蓿素有「芻料之后」的美名,是全世界知名的重要豆科牧草,除營養價值高外,根部會與固氮菌共生,將大氣中的氮氣轉化為氨態氮供植物利用,可以減少土壤氮肥施用。苜蓿為對溫度適應性極廣的溫帶豆科作物,需水量大,但不耐浸水。畜試所自1999年引入耐高溫品系中東苜蓿,在排水良好土壤種植,可多次收穫至雨季或持續一整年。

苜蓿的種子細小,萌芽後幼苗生長緩慢,建立初期容易發生雜草競爭的問題,以寵物草對品質的要求,施用化學藥劑防除,易使飼主產生殘留疑慮,但若不施藥,不論是栽培期間的人工除草或收穫後的撿除混雜,都是極度耗費資源的工作。

  • 燕麥

燕麥為溫帶長日照作物,可以收穫子實加工為各種食用的燕麥產品,同時也可以全株作為牧草利用,是世界性的主要牧草之一,目前與苜蓿及百慕達草並列為臺灣三大進口乾草草種。早在1911年,燕麥就有在臺灣栽培的紀錄,1979年有「台大選1號燕麥」的品種命名。1982年臺灣燕麥栽培面積仍有440公頃,後因農地政策及進口乾草量增的緣故,2000年後僅剩零星栽培。燕麥雖為溫帶牧草,但適於臺灣各地冬、春作栽培。目前畜試所與臺灣大學已有合作選育新的品系。

乾燥後的燕麥草料(左)與紫花苜蓿草料(右)。
乾燥後的燕麥草料(左)與紫花苜蓿草料(右)。

綜上,由動物利用及栽培管理的觀點,畜試所恆春分所開發了禾豆混植的寵物草栽培技術,以禾本科牧草―燕麥混合豆科牧草―苜蓿同時混植的栽培,不僅降低苜蓿萌芽初期的雜草防除人力以及燕麥生長期間的肥料需求,生產的混植牧草也更符合一般寵物兔的日常營養需求。燕麥-苜蓿混植的禾豆混植模式經畜試所實地驗證與技術改良,目前已技術移轉給生產寵物草的農企業運用,不僅可以生產一割燕麥,二割苜蓿/燕麥混植草及三割、四割的苜蓿草等多樣草種,也引導友善種植,並提升生產效能。

圖為生長中的燕麥-苜蓿混植寵物草,長葉片者為燕麥,三葉圓形者為苜蓿。
圖為生長中的燕麥-苜蓿混植寵物草,燕麥幼苗的快速生長可以降低苜蓿草地的雜草競爭。細長葉片者為燕麥,三葉圓形者為苜蓿。
畜產試驗所恆春分所的試驗結果,苜蓿–燕麥(A-O)混植模式的雜草覆蓋率明顯低於單植苜蓿(A)的栽培模式。

寵物草的多元價值 逐步邁向永續草地經營

採用混植的模式生產寵物草的一部分原因已如前述,但還有很多關於栽培或農業生產的部分,可能是讀者不知道或沒有想過的。全球暖化或氣候變遷的原因是人類活動造成的大量溫室氣體排放所導致,農業活動中的整地、施肥、用藥及運輸都會加重溫室氣體排放,因此,苜蓿/燕麥的整年生產模式減少整地次數、降低氮肥需求、降低雜草防除需求,以及以在地生產替代進口等,都是寵物草業者及飼主可以為降低農業二氧化碳排放做出的貢獻。除此之外,長年的混生草地會在不同季節創造不同的風光,未抽穗時牧草地一片青綠,初春燕麥穗搖曳其上,以及苜蓿開花時整片綠地上高高低低的深綠淺紫,這種特有的舒雅、祥和感覺,不僅讓人身心舒暢,更可能吸引飼主和他們的毛孩,以及其他想得到和想不到的自然夥伴。

美麗的紫花苜蓿。
美麗的紫花苜蓿。豆科牧草不僅營養價值高,還能固氮,降低混植禾本科牧草的氮肥需求。

單一作物的大面積栽培是現今的農業操作主流(又稱慣行農業),但是慣行農業的線性思維在施行多年之後缺點一一浮現,如土壤流失、肥料過量或流失、汙染水源、農藥殘留、生物多樣性降低、病蟲害集中發生等等,因而有機或友善農業等重視生態鏈結的農法漸受重視。現今臺灣的友善農業仍屬少數,但每一個起步都是一個機會,也許可以由混植草地開始,想像並實現一個山清水明、綠草無邊的未來。

混植綠地上的深綠淺紫。
綠地上的深綠淺紫,除了視覺美感外,混植草地可以提供更豐富的生態鏈結,串連包括土壤、微生物、植物、昆蟲、人類與動物等的物質與能量循環。

更多文章請見《豐年雜誌》2023年5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