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多元眼光看待養鴨事業的楊政勳。
鄉間小路
【餐桌上的產地】延續傳統好滋味 黑羽番鴨養成記

「聽過逃冬(tô-tang)嗎?」雲林斗六「金池牧場」負責人楊政勳憶起童年,五十六年次的他描述隨父執輩趕鴨的場景,「把大概一、兩千隻左右的鴨子,趕上剛收割完的水稻田,藉著掉在田裡的稻穀餵牠們,也協助農田去除害蟲。」他笑說鴨子們都很聰明,放出去一次,第二天就知道路了。生動言談中,屬於臺灣養鴨的沿路風景,彷彿就在我們眼前歷歷展開。

李清亮與太太正在進行生薑的揀選與分級。
鄉間小路
【餐桌上的產地】一甲子的山海歲月 銅礦山的大薑軍

臺東「清亮生態農場」的薑農李清亮,他的前半段人生可謂早期臺灣「作穡人(tsoh-sit-lâng)」的縮影,年輕時除了務農,還兼跑各種工程賺錢,全年一刻不得閒。他的兒子李奇軍開玩笑說:「人家農夫以前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我爸是日出而作,日落繼續作。」李清亮因過度勞累,導致身體出現狀況,調養身體之餘,在朋友引薦下開始接觸有機食材,進而讓他決定踏上有機農耕之路。

手把青秧,插滿田畦;有田有米,是我佳玲。
鄉間小路
【餐桌上的產地】酒肉穿腸過,農婦向前衝 吳佳玲與她的米酒孟婆湯

宜蘭小農中,吳佳玲未必是最懂酒的一位,但她賣米酒的花招百出,確實很少有人超越。自稱諧星農婦的她,擺攤時會熱情招呼客人:「你應該有煮飯吧?」但現代人很少開伙,她就會改問:「那你會喝酒吧?」若客人沒喝酒,她還是鍥而不捨:「沒關係!要不要用酒來作菜?」在她使出渾身解數、說學逗唱一番後,有時候客人沒買米,卻帶了一支酒回家。

老牌油廠販售各式各樣的油品,其中以麻油最為著名。
鄉間小路
【餐桌上的產地】林默娘是咱頭家 北港元福麻油廠

元福麻油是北港歷史悠久的製油老店,位於朝天宮最熱鬧的廟口,面對媽祖金身前香煙裊裊的香爐,店頭仍保留早期風格,連炒芝麻的鍋鏟都是從清朝留下來的。現任掌櫃是五十三歲的陳威任,他理短平頭,眉頭深鎖、一臉厭世,完全不走熱情服務路線,開口都會先嘆氣,然後操著臺灣國語說:「我講一句坦白的啦!」濃濃江湖味,只差墨鏡和一條金項鍊,就能喊他一聲:「大欸(tuā-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