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竹廢料也有春天,結合氣化發電尋出路

筍農定期疏伐竹園時,會生產許多廢棄竹子,而竹加工廠生產竹製品時,也一併生產許多竹剩餘廢料,這些竹廢料直接燃燒會造成環境汙染,但隨意堆積、棄置也不是解決方案。林試所研究人員想到將竹廢料結合氣化發電,除了解決竹廢料問題外,還可以生產電力、竹醋液、生物炭等產品,300公斤竹廢料可產生80度電,為竹廢料找到另一條新出路。

新聞
拜訪竹的原鄉—新竹和平部落,體驗泰雅「富竹」智慧與生活

一到新竹縣五峰鄉的和平部落,馬上感受到高山舒爽的氣息。新竹縣五峰鄉是臺灣竹材的重要產地,也是臺灣原住民泰雅族的居住地。2004年通過農委會審核劃設和平部落休閒農業區,除保有泰雅族原始文化,現在也推出結合當地竹材的特色旅遊,旅客可以親手做竹筒飯、喝竹筒湯,甚至製作一把竹弓箭,享受充滿原民風采的竹林體驗。

新聞
胸有成竹:臺灣知竹第一人陳財輝如何品頭論竹?

日本政府會設定目標,例如2020年減碳量要達成多少、木材自給率,每個部門就跟著做,我們也應該效法,比方說木材自給率幾年內提升多少、怎麼做、時間,提出完整的規劃。

新聞
廢竹變黑金,古坑麻園發展生物炭解決惱人農業廢棄物

沈榮堂指出,有機農場會分區使用生物炭肥料和一般有機肥料,實際比較功效,讓大家了解生物炭應用在種植現場的情況,提高大家參與生物炭製作及使用的比例。

新聞
竹產業撐起部落經濟,因禁伐補償面臨蕭條危機

有鑑於禁伐補償造成的產業與水土保持問題,原民會參與今年6月22日林務局舉辦的「2018森林驗證、人工林永續經營暨綠色採購論壇」時透露,6月底將推出修正草案,原先規定竹林必須要長6年,才能參加禁伐補償,預計把年限拿掉,竹林砍伐後,重新生長,只要保持七成覆蓋率就能參加禁伐補償,同時也要求申請的地主必須擬定經營計畫書。

新聞
原保地禁伐補償衝擊本土竹林永續利用,原民會擬修法

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統計,全臺利用率最高的竹材多來自於原住民保留地,尤以桂竹佔比高達八成五,不過「原住民保留地禁伐補償及造林回饋條例」2016年7月1號上路後,地主多選擇領取補償金,不再供應竹材給加工廠,導致竹料嚴重短缺,竹林也因禁伐老化荒廢,降低水土保持功能。原住民族委員會透露,月底將推出修正草案,取消竹林必須生長到6年才能參加禁伐補償的規定,讓地主彈性管理竹林。

新聞
這些有社會主義精神的竹筍,為何鼎泰豐與統一超商搶著要?

張耀裕表示,無論是集貨場的設備投資、農會需有專門職員處理供銷業務、每年安排產銷班班長出國進修等,斗南鎮農會辦共選共計竹筍產銷班雖然還沒能回收成本,但能讓農民賺錢、維持平穩收益,這不正就是農會存在的價值嗎?

新聞
友善種植竹筍與諸羅樹蛙共鳴,嘉義疊溪越夜越美麗

計畫停止的狀況似乎找到解套方式,但今年嘉南平原該有的雨季卻遲遲沒有到來,影響諸羅樹蛙繁殖,賴榮正說,以過去經驗來看,現在是繁殖結束後,小蛙大約在六月下旬到七月間才會出現,到時才能知道影響情況。

新聞
讓日本人愛不釋手的臺灣桂竹,如何打造出名揚中美洲的臺灣竹藝?

常看日本漫畫或電影的人對劍道一定不陌生,劍道是日本傳統文化,但鮮少人知道,許多日本竹劍來自臺灣,自1960年代末期竹劍製作技術傳進國內後,臺灣優良的桂竹品質和精湛手藝,技壓中國和東南亞低廉成本和原料,至今仍是日本人第一指定品牌,背後最大功臣是南投縣竹山鎮的老師傅,這個曾經有七成人口以竹為生的山城,不僅是日本竹劍搖籃,也是臺灣竹產業故鄉。

新聞
「竹聯幫」真假筍友,你指認得出幾個?

今年氣溫忽冷忽熱,春雨又少,影響到竹筍的生長,許多食客想到桃園復興、苗栗南庄等產地吃筍,撲空的機率甚高。扼腕之餘,你知道臺灣這麼多種竹筍當中,哪種筍這時冒出土?哪種筍「幼咪咪」適合做涼拌?哪種筍冬天還會長?《農傳媒》整理常見的六大食用筍身世報你知,不僅如此,還有兩種比較罕見的筍,以及三種常見卻被誤會成竹「筍」的假筍。讓你不僅吃筍還懂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