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有社會主義精神的竹筍,為何鼎泰豐與統一超商搶著要?

文/郭琇真

攝影/謝佩穎

是什麼竹筍,讓鼎泰豐、統一超商搶著要?答案是雲林縣斗南鎮農會的烏殼綠竹筍。

有別傳統共同運銷的模式,斗南鎮農會在輔導筍農成立產銷班採「共選共計」制度,是全臺少數採用此制度的農會,這機制運作至今32年,透過共同選別、分級、計價的方式,產銷班竹筍販賣的價格好壞因維繫在一起,能大幅降低農民分級不清或詐底(特別將特級農產品放在箱子上層,下層放次級品)的問題,150位斗南筍農盛產期一天可供應20噸竹筍,因為這優勢,讓斗南能打團體戰,頻頻獲得大型食品廠青睞。

個體筍農力量小 斗南集中共選

現在吃竹筍正當季,烏殼綠竹筍雖然外殼顏色偏淡綠黑色,在市場上不夠討喜,但因為它纖維口感介於綠竹筍和麻竹筍間,用途十分廣泛,除了可以拿來煮湯、也可以燉滷,有些小吃攤甚至會將小支的烏殼綠竹筍拿來做涼拌,替代綠竹筍。

烏殼綠竹筍最早是從雲林縣斗南鎮開始栽種,一路拓展到雲林縣古坑鄉、大埤鄉、嘉義縣大林鎮一帶,目前斗南鎮栽種面積約有300公頃,產量佔全國四到五成。

和許多農會不太一樣的是,斗南鎮農會自詡為社會主義者,農民專心顧好農產品生產、品質和分級包裝,銷路就交給農會打天下,雙方分工合作,共同面對產銷問題。因為這理念,斗南鎮農會在民國75年就開始輔導當地筍農成立產銷班,並推動「共選共計」,一路至今,這機制運作已有32年。

什麼是共選共計?深入走進斗南竹筍的集貨場便可一目瞭然。只見筍農開著一卡車竹筍停進集貨場,場內有人正拿著大把菜刀,將一個個竹筍俐落去尾,再依外觀和品質,分別丟入前方不同紅色籃子裡,這一切交貨的筍農都仔細看著,深怕一個不小心,好筍被分到次等的籃子裡。

斗南鎮農會的南勢烏殼綠竹筍產銷班聘僱的評級員正在幫筍農進行選別、分級。

有別一般共同運銷是農民自行分級包裝,再交由農會運送至果菜批發市場進行拍賣,市場能賣多少價錢,一翻兩瞪眼。共選共計的特點在選別分級是交給產銷班共同聘雇的評級員、包裝員負責,運送至果菜批發市場後,再依各市場拍賣的價格計算出平均單價。

假設A筍農今天採收100公斤的竹筍,經共同選別後有60公斤為特級品、25公斤為優級品、15公斤為良級品,農會將竹筍分送臺北第一果菜市場、臺北第二果菜市場及板橋果菜市場拍賣,特級品一公斤的價格分別拿到45元、40元和38元,由此可得到特級品平均單價為41元,A農民的特級品竹筍當天收入就有2460元。

「個體戶筍農的產量通常不大,很難分級,共選共計可以解決這問題,集中貨源吸引不同需求的客戶上門。」長期在斗南鎮農會處理農產運銷的企劃稽核股主任張耀裕自信說道,一般竹筍送市場分三級,斗南可以分到五、六級,單特級品還可以分特大和特小,分級越細越清楚,在拍賣市場販賣時,不會一箱打開有大、有小,斗南的個頭都很均勻,就越可針對不同客戶需求推銷。

全盛時期斗南鎮農會的烏殼綠竹筍產銷班多達八個,年產量5000公噸,產值高達一億元。不過這幾年隨著筍農老化,產銷班陸續合併剩下四個,班員約有150人,分屬南勢、崙仔、石龜、阿丹等地,年產量約2300公噸。

採收後的竹筍因纖維容易老化須立即泡冰水預冷,斗南農會利用這特性鼓勵農民做共選共計。

共選共計難在「選」 評級員公正、懂溝通是關鍵

來斗南走一遭竹筍產銷班會發現,有的產銷班人數很多,有的卻寥寥幾位,像南勢竹筍產銷班多達40位,竹筍栽培面積最大的石龜大多交給當地販仔,加入產銷班的只有10多位。張耀裕指出,「關鍵就在班長和選別人員,」尤其是拿刀的評級員,選別公正,班長懂得協調糾紛,自然就越多農民想加入。

四年前返鄉種筍的南勢竹筍產銷班班長黃文進表示,選別人員公不公正很重要,不能私心因為和某些農民比較好、和某些人關係不好,就產生選別上的差異,農民間都會有雜音,這時班長就要介入協調,一一詢問,了解究竟是誰的問題。

共選共計要推動,公正的班長和評級員是關鍵。圖為斗南鎮農會南勢烏殼綠竹筍產銷班班長黃文進。(攝影/郭琇真)

崙仔竹筍產銷班的選別人員是位女性,班長林傳合直率的說:「因為女生比較細心啊!」做選別已有十多年經驗的陳廖素琴則娓娓說道,選別不是剁一剁就好,怎麼讓筍農有利、產銷班有賺錢很重要。

從外觀來看,除了表面光滑、沒病蟲害外,筍型微彎呈牛角狀的品質最好,此外竹筍尖端葉子較密合也是一大觀察點,「代表農民很會照顧,」陳廖素琴說,除了這些,選別還要看季節,像清明節前後烏殼綠竹筍大出,每支都很漂亮,標準要抓緊一點,但一到冬天烏殼綠會比較醜、小支,這時就要放寬一點。

做選別的難免會招來農民抱怨,陳廖素琴說,尤其價格不好時,農民會問:「難道一定要分這麼精?」我就仔細聽他們講,因為大家都很辛苦,忍一忍就過了。

除了選別人員外,班長也是一大靈魂人物。黃文進說,像南勢這邊不只送拍賣,農會還有開拓超市通路,產銷班配合做好分級、預冷的工作,就能達到分散市場風險的效益,平均單價也會拉高,像四、五年前南勢產銷班無論筍子品質好壞,平均單價一公斤是27、28元,去年已提高到35元。

產銷班做好選別分級,農會積極開拓通路,是斗南分散市場風險的策略。

安定基金+開創多元通路 「是農民讓農會有存在價值」

除了班長、選別人員、班員攜手合作外,斗南鎮農會還有一項祕密武器,凝聚筍農的向心力,叫做「安定基金」。供銷部主辦吳獻文說,農會平常會從農民的交易金額中,抽1%放進安定基金專戶,因為販仔常會趁筍子價格崩盤時,出比市場高的價格向農民購買,動搖農民的心,這時農會就得出動專戶的錢,將價差補起來。

此外,如果當臺北第一果菜市場的竹筍批發價比其他市場還要低時,安定基金也會啟動,讓農民拿到的平均單價是當天交貨所有市場最高的,這樣農民在分散市場上會比較沒壓力。

斗南鎮農會運作共選共計竹筍產銷班至今,已陸續開拓出近十種通路,除了走果菜批發市場、產地行口、楓康等超市,需求量大的食品業也陸續找上門,像鼎泰豐、統一超商的關東煮供應商如記食品等。吳獻文說,這些成績都是因為有農民的分級包裝、出貨量、不斷貨等努力當後盾,農會才能放心對外拓展銷售。

張耀裕表示,無論是集貨場的設備投資、農會需有專門職員處理供銷業務、每年安排產銷班班長出國進修等,斗南鎮農會辦共選共計竹筍產銷班雖然還沒能回收成本,但能讓農民賺錢、維持平穩收益,這不正就是農會存在的價值嗎?

斗南鎮農會以「農民」為核心,推動共選共計制度的竹筍產銷班長達32年。圖右為張耀裕主任。

(本文與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國產竹材產銷供應鏈建構與技術推廣計畫」 合作刊登、計畫執行單位:工業技術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