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從「寸草不留」到「雜草管理」,生物除草劑成潛力股

近年全球對於「雜草防除」的理念,已逐漸轉變為「雜草管理」,經由調控雜草的生長環境,抑制雜草的萌芽與競爭力,將雜草的負面影響降至最低。因此低毒性、易降解、對人畜安全及環境友善的生物除草劑(Bioherbicides)日漸受到重視。如何減少化學農藥用量,有效抑制雜草,以維繫作物的經濟產值及農業生態系的永續經營,為未來臺灣農民用藥習慣及雜草防除觀念調適的新契機。

新聞
黃瑞彰:土壤健康與植物營養診斷

一般而言,土壤中所存在的養分無法完全滿足作物生長所需,因此需藉由施用化學或有機質肥料來補充。養分對作物生長的功能可歸納為構成體質及新陳代謝;每種養分均有其特有的生理功能

新聞
農藥減半動起來,微生物貼布藥半功倍

農委會主委林聰賢宣示10年內全國農藥減半,但臺灣高溫多濕,該如何克服嚴重的病蟲害問題?交給微生物貼布吧!

新聞
【蟲農之路】蟲蟲的生存法則

「吃」及「繁衍」是普遍生物中存在的最重要目的,眾生物為了將自己的基因藉由繁衍一直傳給後代,就須要靠吃來維持生命,並儘可能避免自身受到危害而順利成長到足以繁衍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