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全球暖化漸劇,國外研究團隊解序小米基因組,將可能育出耐高溫乾旱新品系

全球氣候變遷導致熱浪發生率越趨頻繁,高溫逆境的強度也加劇,全球禾穀類糧食生產因此受到衝擊。由印度為主、聯合中國與法國的研究團隊,匯集65位來自世界各地的科學家,攜手合作將珍珠粟(或泛稱小米)的基因組解序。從近千個小米品系中,篩選出能耐42℃高溫與乾旱逆境的品種,解析小米耐熱的生理機制,成果發表於世界頂尖期刊《自然─生物科技》(Nature Biotechnology)。若能將研究結論應用在禾穀類作物的育種產業,特別是亞洲、非洲等氣候較炎熱地區,有機會成功選育出抗高溫與乾旱的水稻、玉米或小麥品種。

新聞
國際研究團隊發現運用「基因編輯技術」,將有助於改善養殖豬隻血統

研究團隊運用CRISPR-Cas9系統,對一種決定生殖細胞分化成精子細胞或卵子細胞的重要蛋白質「NANOS2蛋白質」進行基因編輯。當NANOS2蛋白存在於生殖細胞時,生殖細胞即會分化成精子細胞。但如果NANOS2蛋白質在生殖細胞中無法正常運作,意即生殖細胞就無法分化成精子細胞,因而造成所謂的男性不孕症。

新聞
美國期刊發表:若濫用農藥抗生素,殘留於蜜蜂消化道,將有可能誕生超級細菌

科學家發現,環境中的農藥會藉由植物花粉,透過蜜蜂採蜜行為累積於蜜蜂腸道中。這導致蜜蜂腸道的共生菌逐漸被「馴化」,留下具有抗性基因的菌種,讓細菌產生抗生素的特性。這項分子試驗的證據令科學家十分擔憂,細菌能在昆蟲腸道內產生抗藥性,很有可能在人體也出現相同情形。科學家也呼籲:「我們必須更謹慎地使用抗生素進行醫學治療,並減少農業抗生素的用量,減緩細菌演化出抗性菌種的風險。」

新聞
融合傳統育種與基因科技的「鏈黴菌」,有望成生物農藥新利器

Rey也表示「使用微生物保護植物是一種未來生物農業發展的新趨勢!」雖然鏈黴菌不是唯一一種可用於生物防治的微生物, 但它卻是非常獨特的存在,它是少數能跨越藥理學、農學研究的微生物之一,持續進行深入研究與運用此概念成果,將有益於未來的農業發展。

新聞
藥用植物精油,變身消滅蔬菜害蟲的生力軍

蘿蔔蚜蟲(Lipaphis pseudobrassicae)當心了!美國農業研究局(Agricultural Research Service,ARS)與土耳其阿納多盧大學(Anadolu University)研究發現,許多土耳其藥用植物製成植物精油,加入生物殺蟲劑中使用,對蚜蟲具致命殺傷力。

新聞
「CropLife作物永續發展協會」發表2018新趨勢:生物肥料將進軍傳統肥料市場

美國生物肥料市場正快速成長中,根據美國市場調查報告顯示,2025年以前生物肥製劑產值約能增加1千億美元,其中生物肥料就占了6成。有機農業與飼料作物的發展是推動生物肥料市場的另一股力量。

新聞
讓退休長者也有日常成就感,「社會性園藝治療」成為日本樂齡的長照策略之一

2018年,臺灣65歲以上人口突破14%,正式進入高齡社會。臺灣2016年起試辦長期照護十年計畫2.0(簡稱長照2.0)預算增至200億元,2018年預計再增至300億元,如何確保長期且穩定的經費來源成為棘手問題。日本於1990年代採取擴大高齡社會福利政策,面對龐大經費壓力逐漸朝向「抑制給付」並轉化為輕度長照需求者自立、強化的預防服務,園藝治療即成為日本高齡者培力的重要策略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