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落果
封面故事
不再怕低溫突襲 預防柑橘寒害、提升果園耐寒力的管理策略

柑橘是芸香科亞熱帶常綠果樹,為果樹中的大家族,目前臺灣主要栽培種類除椪柑、柳橙、文旦、桶柑及檸檬外,茂谷柑、萊姆、明尼桔柚、帝王柑及砂糖橘等栽培面積也逐漸增加。柑橘原生地主要分布於亞洲的亞熱帶與熱帶地區,部分種類對於低溫較為敏感。近年來氣候變遷,全球氣溫上升,極端低溫發生頻率亦隨之增加,例如2016年霸王寒流襲捲全臺,造成臺灣北部低海拔山區出現冰霰或降雪,使桶柑果實出現嚴重寒害;2018年年初,低溫伴隨降雨,導致尚未採收的椪柑與海梨柑表皮褐化、凹陷及腐爛等。對柑橘而言,寒害預防措施是不可忽略的種植管理策略。

茶園
封面故事
茶園的抗旱管理術 茶改場架設「茶葉生產管理資訊平台」助農民精準管理

近年來,由於全球氣候變遷,導致臺灣天然災害發生的頻率與程度加劇,重要的嗜好性作物——茶樹也受到嚴重影響。根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業改良場(簡稱茶改場)整理的統計資料顯示,臺灣於1999年~2019年期間,茶樹發生次數最多的天然災害種類為颱風,自2011年後乾旱發生次數則有增加的趨勢(劉秋芳與邱垂豐,2021)。

採青蔥
封面故事
三大絕招抵禦氣候變遷 青蔥栽培管理策略助你「蔥」破逆境

2021年8月,西南氣流挾帶豐沛水氣襲擊臺灣中南部,短短10日內雨量達2,427毫米,幾乎是臺灣一整年的年平均雨量,造成嚴重農損,其中青蔥產地價格每公斤飆破200元,讓民眾深刻感受到極端氣候的威力。

為因應極端天氣帶來的管理難度,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簡稱農試所)投入研究,針對青蔥建立一套高品質、抗逆境之青蔥栽培管理方法,不僅可提升青蔥品質,還可減少病害發生與產量損失,就算蔥田淹水也不怕。

水稻耐熱篩選圃
封面故事
「多重逆境篩選設施平台」模擬未來氣候,提升育種效率

颱風、暴雨、乾旱等極端氣候日趨頻繁地發生,衝擊國內作物生產與糧食安全,為分析作物在不同環境壓力下的生長變化、篩選出具抗逆境基因品系,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以下簡稱農試所)建置「水稻耐熱篩選圃」和「多重逆境篩選設施平台」,透過科學試驗了解溫度、溼度、強風等環境因子對於作物性狀和病蟲害發生的影響,加速選拔、育種出更適應未來氣候形態的超級作物種原,期望藉由作物防災學前端的基礎研究,幫助產業即早建立預防措施,降低減產的經濟損失。

木瓜植栽
封面故事
木瓜與芒果的防減災對策 導入智慧科技,不做氣候變遷苦主

相較蔬菜、花卉大多屬短期作物,栽植時間較長的果樹,承受氣候變遷的影響更為複雜嚴重,需有完整的因應對策才能保障農友收益。為此,高雄區農業改良場作物改良課果樹研究室副研究員王仁晃與李雪如,分別研擬木瓜綜合防減災五大招和培養健壯芒果植株的穩定栽培技術,強調從源頭做好管理、防患於未然,輔以智慧農業系統即時監控環境變化,讓農友面對霪雨、暖冬、乾旱等氣候災害時,心中已多了份篤定。

鳳山試驗分所內的農業氣象測站
封面故事
善用「農作物災害預警平台」和「氣象&農業防災App」 奪回防減災主動權

當氣候變遷威脅加劇、氣象災害類型迅速演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農業工程組(以下簡稱農工組)「農業氣象與設施工程研究室」,在研究員暨計畫主持人姚銘輝帶領下,積極整合各農業改良場、交通部中央氣象局、科技部國家防災中心等跨單位專業人員和資料庫,擬定新一代的農業氣象災害風險評估系統,向農民推廣更精進的防災整備作為。

水稻
封面故事
氣候變遷下的水稻災害與因應策略

農業是人類產業中,受到氣候影響最大者,氣候左右農業生產的豐歉與品質優劣。然而,由於氣候變遷的影響,栽培環境越來越不穩定,導致農作物時常受到異常氣象傷害,例如高溫、低溫、淹水、乾旱等。依氣候學者預測,未來極端氣象發生的機會將更為頻繁,且臺灣位處亞熱帶,乃許多學者指出氣候變遷高風險的地區。

農業試驗所所長林學詩
封面故事
客座總編輯|農試所所長林學詩 因應氣候變遷 打造韌性農業

氣候變遷已是全球必須積極應對的議題, 根據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2021年發表的第6次報告(AR6),全球氣溫平均上升1.5℃,已經是不可逆的趨勢,未來極端天氣將持續發生並加劇。臺灣近年暖化程度,事實上已經比國際平均還要嚴重,夏天延長、冬天縮短成為新常態,當溫度上升無法避免,農業方面就必須進行各種調適措施,否則到了世紀末,我們農業會有很多項目無法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