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農電共生到漁電共生,關心的不只是總體能源議題
農業技術
鄉村防護初探 淨零路徑下與農業共存之道

在能源轉型、淨零路徑等議題不斷為各界所重視的臺灣社會,在各產業部門中原是最具「永續」潛力的農業部門,卻往往陷入與產業永續發展衝突的兩難困境。舉例言之,現行太陽能光電的各種發展模式中,農業部門被期待的貢獻,無論是「農電共生」、「漁電共生」、「畜電共生」等經營模式,目前皆不脫朝向「農地利用」的方向進行,進而導致看似立意良善、充滿進步價值的策略,造成農地恐被蠶食鯨吞的疑慮與結果。

農田
封面故事
不整地栽培+水旱輪作 低碳農法激發雙倍減碳效益

什麼是「不整地栽培」?難道農田不需要經過翻耕鬆土,就能直接栽種作物嗎?「『不整地栽培』的正式名稱是『免耕』,屬於低碳農法的一環。臺灣位居熱帶,根據國外研究,不整地栽培在熱帶國家或不同土壤類型下,本身能發揮的減碳效益不大,必須搭配其他低碳農法才有加乘效果。」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簡稱農委會)農業試驗所(簡稱農試所)農業化學組助理研究員江志峯說明,他依照臺灣地理氣候量身設計了「節約資源型輪作制度」,歷時4年試驗,如今已有亮眼成果,「和我長期配合的兩位農民,都很支持這套結合了不整地栽培與輪作的綜合農法,不僅作物產量增加,管理成本也減輕很多。和一年兩期作水稻相比,可幫助農民提高總粗收益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