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黃牛血緣濃厚的肉牛,牛角短、耳朵小而薄呈水平狀是臺灣黃牛特徵之一。(攝影╱王士豪)
豐年雜誌
肉牛知多少?臺灣吃得到的牛種:穀飼牛?草飼牛?吃蔬菜的臺灣牛

臺灣有牛的歷史最少400年,最晚在17世紀荷蘭治臺初期,荷蘭人已從澎湖引黃牛至臺灣本島,同時期並由爪哇引進水牛,開墾役用也作肉用。明鄭時期,荷蘭商船仍在臺灣補給牛肉;清領時期政府曾頒布禁止私宰耕牛的律令甚至刻碑表記,可見在不吃牛習俗,仍有屠宰牛隻食用的行為,只是轉為隱晦;到了現代社會,吃牛逐漸轉為大方的享受,但在臺灣到底會吃哪些牛?

新聞
老牛老有所養 農耕老夥伴退役展開悠閒新生活

日前嘉義朴子市最後一頭老水牛遷往屏東崁頂護生園區安養,這頭老水牛是役用牛,是農民農耕時的夥伴,盤點全嘉義縣除乳牛、肉牛外的其他種牛隻,包括剛移居屏東的這頭老水牛在內,總計有29隻。用來協助耕田的役用牛已愈來愈少,目前可收容退役老牛的處所,除了臺南「老牛的家」,其餘多數是宗教團體的護生園區。

新聞
「路」過墾丁牧場,臺灣畜產研究百年基石誰重視?

強勁的落山風,長年吹拂著恆春半島,位在國境之南的墾丁牧場,是保存臺灣黃牛珍貴種原的基地,也是臺灣畜產研究百年歷史的開端。面對觀光發展帶來的開發壓力,這座百年牧場,如何在山海之間,守住生態農業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