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牛老有所養 農耕老夥伴退役展開悠閒新生活

嘉義朴子老農與他的老水牛。(圖片提供/慈悲協會)

日前嘉義朴子市最後一頭老水牛遷往屏東崁頂護生園區安養,這頭老水牛是役用牛,是農民農耕時的夥伴,盤點全嘉義縣除乳牛、肉牛外的其他種牛隻,包括剛移居屏東的這頭老水牛在內,總計有29隻。用來協助耕田的役用牛已愈來愈少,目前可收容退役老牛的處所,除了臺南「老牛的家」,其餘多數是宗教團體的護生園區。

嘉義縣家畜疾病防治所所長林珮如表示,嘉義縣已很難得看到牛隻耕田,去年本島爆發牛結節疹疫情,防疫所幫牛隻注射疫苗時,才發現原來嘉義縣還有29隻役用牛,水牛及黃牛都有。得知張姓老農已退休,但不願把牛賣到屠宰場屠宰時,防治所就積極協助尋求落腳處。

透過朋友網絡獲知慈悲協會願意提供協助,由屏東崁頂護生園區接手照顧老水牛,慈悲協會師姊鍾淑芬表示,崁頂護生園區以收容牛、羊為主,目前有數十隻,當地有種植牧草可給牛羊採食,當天與老水牛一同遷往新家的,還有一頭公乳牛,因已無生育能力而被淘汰,如果沒有送到園區收容,就會被賣往屠宰場屠宰。

老牛遷居屏東,老農將手中的牽繩交到開車載老牛的司機大哥手中時,這一幕,逼哭好多人。(圖片提供/慈悲協會)

老農送老牛離家。(圖片提供/慈悲協會)

原本朴子老水牛想送往臺南市「老牛的家」安養,但因老牛的家收容對象以臺南市老耕牛為優先,因此來自嘉義朴子的老水牛只得另覓住處,搬到屏東住。臺南市農業局畜產科科長徐幸君表示,老牛的家應該是全國唯一一個由公部門成立的老牛安養機構,老牛收容做得比較多的,是私人經營的護生園區。

「老牛的家」目前收容5頭水牛及黃牛,環境最多可收容8、9頭牛,如果臺南市老農有退役的役用牛隻需要收容安養,可以向臺南市政府農業局提出申請,獸醫師會先評估老耕牛的身體狀況、性情,以及種類,通過審查就可辦理老牛入住事宜,成為老牛的家新成員,若不符合資格,也會協助轉介給民間慈善團體,但若有特殊情況,且老牛的家也剛好有空間,可以特殊案例方式准予收容。目前臺南市的役用牛隻,約有80多頭。

臺南市老牛的家已成學校戶外教學、食農教育的場域。(圖片提供/臺南市政府)

雲林縣「水牛安養中心」上周剛成立揭牌,青農林家良在自家農地上畫出1分地,做為老水牛的安養中心,籌辦經費來自農委會水土保持局提供的青年回留農村創新計畫20萬元,中心預計可收容6頭大水牛,後續開銷則由林家良種植並銷售的「回鄉米」收入支應。

水保局副局長林長立表示,林家良也有一頭牛,加上剛從新北新店搬來的老水牛阿樂,現在有2頭牛住在水牛安養中心,林家良平常就會帶著他自己的牛到學校做食農教育,讓小學生們認識臺灣的農耕歷史、農村文化。

臺南「老牛的家」不僅是旅遊景點,也是食農教育的好幫手,這裡收容年老退役的老耕牛,也展示早期農具,是體驗農村文化的好去處,平常也是學校戶外教學也常在此處舉辦。

收容年老役用牛並非易事,因為收容場地須做畜牧場登記,依法使用,徐幸君表示,私人收容機構會選擇原來就是畜牧場的場所改造為老牛安養中心,延續使用原有的畜牧場登記比較方便。鍾淑芬指出,護生園區須有畜牧場登記才能提供牛隻安養的要求,確實是個門檻,不過,要照顧老牛也有寄養家庭的模式可以參考,就是將老牛寄養在農民家,農民務農時順便種些牧草給牛吃,少數1、2頭的寄養方式,也是可行方案。

老牛安養中,兼差食農教育。(圖片提供/臺南市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