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Jon Tyson on Unsplash)
新聞
禽流感H5N1跨物種感染 美國乳牛感染案例

美國從今年3月至12月20日止,已經有16個州至少800餘頭牛隻受禽流感感染,並從生乳中驗出H5N1病毒,61人受禽流感感染,一名德州乳牛場工人被認為是牛傳人首例,超過30位感染案例與接觸牛隻有關;但H5N1病毒並非食源性途徑感染,飲用經滅菌處理的牛乳不必有食安疑慮。

新聞
我遠洋漁獲再列美強迫勞動清單 漁業署持續提升外籍船員保障 今上半年工資足額給付比例98%

美國勞工部於美東時間9月5日,發布「童工或強迫勞動生產貨品清單」,將臺灣遠洋漁船所捕撈的漁獲列入名單,這是臺灣遠洋漁業自2020、2022年入榜後,第三度遭列名其中,農業部漁業署表示,我國自2022年起推動「漁業與人權行動計畫」,已大幅提升外籍船員權益,漁業署將持續落實外籍船員權益保障措施。

新聞
美國爆首例乳牛染禽流感再傳人 防檢署:與臺灣發生H5N1為不同基因型

美國首例感染禽流感野鳥造成數州乳牛感染禽流感,並進而使1名牧場業者感染的事件,衛福部疾病管制署表示,國內雖無此疫情,仍呼籲民眾切勿飲用未經殺菌處理的生乳。農業部動植物防疫檢疫署指出,北美感染乳牛的H5N1與國內驗到H5N1屬不同基因型,國內H5N1案例只曾感染禽鳥,乳牛經檢驗全數禽流感陰性、無H5N1疫情。

馬
豐年雜誌
實現六級產業化 抑或置身農業領域外? 從美國農業旅遊爭議反思發展走向與衍生的安全責任

據美國農業部2019年度農業普查顯示,美國農業旅遊2017年產值近9.5億美元,且產業收益愈加集中於專業化經營的農業旅遊場家。然而隨著產業的深度發展,遊憩內容趨於多樣化,開始出現一些非農業性質的活動形態,這使得農業旅遊法規的適用性產生爭議,同時也浮現更多安全隱憂。本文藉由文獻回顧,探討農業旅遊活動的法律風險,進而反思現今遊憩活動發展走向與衍生的安全責任,以供產業經營決策及政令法規研擬參考。

新聞
臺美貿易倡議談判我爭取鳳梨銷美 美方正進行風險評估

「臺美21世紀貿易倡議」首次談判會議預計9月登場,我國希望擴大農產品外銷美國,繼2019年番石榴(芭樂)成功銷美後,農委會已接力向美申請生鮮鳳梨出口。但臺灣鳳梨要成功銷美,除了得經過長途船運,更重要的是美方是否要求實施檢疫措施,農委會防檢局表示,美方正進行風險評估,具體檢疫條件尚未知。

新聞
非洲豬瘟突破美洲防線!多明尼加豬隻監測計畫發現確診樣本

中南美洲的非洲豬瘟已在1980年代清零,時隔30多年,美國在多明尼加境內採樣的豬隻樣本,確診感染非洲豬瘟。非洲豬瘟中央災害應變中心今(29)日指出,多明尼加尚未將此案通報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但既然美國農業部已有訊息發布,我國先採行預警措施,宣布即日起自多明尼加入境旅客違規攜帶豬肉製品,將提高裁罰金額最高100萬元。

新聞
萊劑健康風險評估不足 公民團體要求萊豬進口國會審議

台灣農民組合協會等數個公民團體8日於立法院舉辦反對瘦肉精美豬記者會,會中指出,由於萊克多巴胺對人體健康風險評估的科學證據不足,還不知道對人體可能造成什麼健康危害,民團要求政府應採取預防性措施,禁止含萊劑豬肉進入國民的食物鏈中。

新聞
開放萊豬進口 農經學者認為短空長多 臺灣農業向國際反守為攻

政府擬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美國豬肉進口,學者認為,開放萊豬進口,消除臺美間的非關稅貿易障礙,有助臺美經貿關係強化,對國家整體有好處;農業進一步對國際開放、自由化是「短空長多」,短時間可能受到衝擊挫折,但可利用此壓力產業升級。

新聞
開放萊克多巴胺美豬進口 臺大榮譽教授賴秀穗:毒性低不需擔心

臺灣大學獸醫學院榮譽教授賴秀穗表示,萊劑是毒性很低的瘦肉精,國內已容許萊劑殘留10ppb以下美牛可進口,「美豬為什麼不行?」美豬即使也訂10ppb(=0.01ppm)殘留容許量,也要一次吃到半頭豬才可能對健康有害。

新聞
從武漢肺炎疫情 看美國漁業現況及防疫對策

自從新冠病毒(covid-19)疫情開始肆虐美國,相關部門已廣泛週知在捕撈產業進行防疫。美國海岸警衛隊在3月13日發布《海洋安全信息通報》,操作員和船東必須向海岸警衛隊和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報告船上人員的健康狀況。美國國家海洋漁業局將提供3億美元的援助計畫,應對因covid-19導致的水產業經濟損失及相關補助計畫。